「裝備合成」換製冷機 工期減逾半
【明報專訊】建築方法組裝合成法常見於新工程,但機電裝備合成法亦可用於更換工程。機電署「營運基金」早前首次運用機電裝備合成法,完成機電設備更換工程。該工程是漁護處大龍獸醫化驗所更換製冷機系統工程。項目團隊稱,大部分安裝工序預先於位工廠完成,施工時間則由90日縮短至38日,而成本與傳統模式相若,約為300萬元。
掃描環境建模 工廠完成焊接
機電署署理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馬雋儒表示,大龍獸醫化驗所四周環境及製冷機系統所在的天台較狹窄,不便工人度量及運輸物料,且化驗所要求24小時有冷氣供應,傳統施工方式較受限。團隊決定嘗試機電裝備合成法,團隊先3D雷射掃描化驗所及附近環境,以建立一個數碼模型,並模擬整個工程,又使用AR技術,現場認證數碼模型的準確度等。
建造及安裝方面,團隊將模組數據發送到屯門的工廠,配合機械人和預設電腦程式,一站式完成冷凍水管的切割及焊接等工序後,再送往施工現場。另外,該項目在維修保養上亦數碼化,技術人員透過物聯網及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實現遙距24小時監測設備情G,以及利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在連接網絡後透過平板電腦檢閱數碼化的工程資訊等。
成本與傳統相若 維修數碼化
馬雋儒表示,工程施工造價與傳統模式相若,雖然3D掃碼、AR及數碼化管理等方面投入一定資源,但減少五成以上施工人手及時間,建築廢料亦比預計少七成。他又說,過程並無出現較大困難,雖然維修保養的數碼化管理對工人來說是新技術,但確有節省時間等優點,同事反應普遍正面。
馬續稱,推廣機電裝備合成法將是機電署未來一大發展方向,已定時組織相關培訓,又說只要實際環境及空間大小等方面符合條件,大部分更換工程都適用機電裝備合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