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抑鬱 扮演強人撐起頭家
部分抑鬱症患者,在旁人眼中,生活作息看似正常,工作表現也沒有異樣,但其實每天都活在陰霾中,整個人備受負面情緒籠罩,有人稱之為「高功能抑鬱症」。 而這名詞背後,反映了人的韌力與潛能,的確可以很強。
文:丁惟彬(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
可能受到DSM-5《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定義所影響,一般人對抑鬱症患者印象,都是學習、工作以至社交功能受損,甚至認定他們的抗壓與抗逆能力比較弱,導致出現負面情緒。
不過,作為抑鬱症過來人,再加上自己跟進精神及情緒個案逾10年經驗,我見證到很多受抑鬱困擾的朋友皆非弱者,相反,他們都具有高度責任感,傾向將不同重擔壑W身,事事力求完美。
暗埵蛦d 旁人眼中無異樣
有資深社工教授說過,抑鬱症患者,出問題時往往會先責怪自己,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也常常擔心自己未能惠及他人;所以,他們都不是自私自利及不懂自省的人。
相比其他人,抑鬱症患者在履行工作或照顧家庭等責任時,要耗費額外精力與負面情緒抗衡,很多時在完成工作後,都已感到筋竭力疲。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當中,部分未有展現明顯病徵,在旁人眼中,他們的生活作息看似正常,工作表現也沒有異樣,但其實每天都活在陰霾中,整個人備受負面情緒籠罩。
記得約8、9年前,當時我仍是一名前線社工,曾經有一段很長時間,因為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問題,情緒變得非常差,常常悲從中來,每日以淚洗臉,胃口及睡眠都較以往差,放假時也不太願意外出見朋友,在最低潮的時候,更加會質疑生存的價值與意義。
那時候看精神科醫生,有按照指示服藥;同一段時間,自己每日如常面見個案,聽他們訴說過去的痛苦與創傷經歷,協助處理各式各樣的問題。記憶中,即使在最低潮時,也沒有請過一天病假。在同事與案主眼中,我仍然是那個積極、勤快與盡責的社工。只是每當下班後,夜闌人靜,負面情緒便有如江河決堤般全部湧出來,整個人就像虛脫了似的。
在多年的個案工作中,我也遇上不少類似情G。當中有一名中年男士,歷時數年也未能放低至親離世的傷痛,他覺得自己之前低估了至親病患的嚴重度,未有積極關顧。他每天停不了悔疚及自責, 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來;嚴重的時候,更不時會聽到一把聲音,矛頭都是指向他,批評他做人非常失敗,不配生存下去。
竭力與幻覺並存 工作中尋意義
然而,縱使活在痛苦的深淵中,他未有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身為家中的經濟支柱,所謂「仔細老婆嫩」,一家上下包括兩老的生活,都靠他一人工作維持照顧。即使在情緒最差的時候,他仍然能夠維持工作,也會駕車接載兩老到公立醫院覆診;平日亦不時返回舊居,為雙親的生活打點。只是放假的時候,他會將自己關在房內,不願對外溝通,對茤d子及一對年幼子女,也是不理不睬。
像我與中年男子的案例,有人稱之為「高功能抑鬱症」,而這名詞背後,多少反應了人的韌力與潛能,的確可以很強,在別無選擇,例如要照顧家庭的時候,竭力與抑鬱及幻覺並存。而正如前述,抑鬱症患者通常有很強的責任感,這個特質亦驅使他們在逆境中奮力掙扎。
就我自己的情G,事後回想,大概是從個案工作中找到意義與存在感,令自己可以如常上班,而這亦可能是一種自然發展出來,應對負面情緒的有效策略。事實上,往後的日子,「抑鬱」這老朋友仍不時到訪;至今天,自己由前線轉向教學工作,於我而言,工作背後那份意義,仍然是最有效的抗抑鬱藥。
當然,「高功能抑鬱症」由於表徵不明顯,身邊人未必容易察覺得到,當事人常常獨力苦苦掙扎,未必能得到適時的支援。而長時間以責任感壓迫自己,確實可能會有倒下一天。
希望大家多點留意、關心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