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軍失意二十大
二十大閉幕至今已經已經10天,新政治局出爐後,人事安排似乎仍未底定,令今屆會後的調整,較往屆黨代會後都來得更晚。如果說,二十大人事的一大特點,是習近平對組織人事的絕對主導控制的話,另一大特點就是「上海幫」和「之江新軍」的失意。
從二十大已明確的人事看,慣例繼續被打破,創造多項第一次。上海書記首次由北京市長出任。京滬兩地黨政首腦,在歷屆政治局中都不乏其人,但兩地的書記市長,卻從未有過交換任職,特別是由北京市長空降上海任第一把手,更具特別意義。近40多年來,上海高官多由本地產生,且多為江浙籍人氏或來自長三角區域,只有短期主滬的朱鎔基和習近平是例外,習近平2007年進京前,短暫在滬過渡7個月,是從浙江省委書記調任,李強也是從江蘇書記調任上海的。所以,58歲吉林籍的北京市長陳吉寧到任,可謂終結了「滬人(或江浙幹部)治滬」的歷史。新一屆政治局和書記處中,除了常委王滬寧、丁薛祥兩人外,並無其他來自上海的幹部。
韓正舊部尹弘、周波、諸葛宇傑,今屆均無寸進,官場「上海幫」,已逐漸凋零。
本來,上海市長龔正被看好是接替李強順位書記並入局的熱門人選。62歲的龔出身海關系統,曾任深圳關長,後到浙江任副省長、杭州書記,被歸入「之江新軍」。他7年前北上山東,先任副書記,後任省長,爆疫後上海市長應勇赴湖北「救火」,龔正南下接應勇的班。今次二十大他一無所獲,而到山東接替他的李干傑卻得以入局。
有人猜測龔或許因今年4月抗疫表現欠佳,抑或是替李強「背鍋」。但其實,龔正的止步,應放到二十大人事佈局的大背景下來觀察。
習已有足夠多可用人選
二十大上失意的「之江新軍」還有多人,重慶書記陳敏爾未能入常委,令人意外;中宣部長黃坤明調任廣東書記,開連任局委的中央大員下放地方首例;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平調國安部長,崗位關鍵,但權重略減;中紀委副書記徐令義,64歲黯然退休;現任司法部長唐一軍,甚至落選中央委員;更不用說出身浙江的原陝西省委常委兼西安書記王永康,在七中全會上被跳過順序,不獲遞補,與任期一周的中委失之交臂……
其實,在二十大政治局和書記處當中,新晉成員無一屬於「之江新軍」,在政治局常委中,稱得上「之江新軍」的也只有李強、蔡奇兩人。這反映,經過10年多的經營和佈局,習近平的用人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之江新軍」的狹窄範圍。二十大新入局者的特點就是「五湖四海」,來源包括清華大學系、軍工航天系統、陝甘幹部、福建舊部等。在「兩個確立」的今天,習近平已經有足夠多的可用人選,上述「之江新軍」大員,就只能在平衡和多元化的用人導向基礎上被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