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不再返美?
二十大新一屆領導層產生超過一周,很多人的分工迄今似乎仍未落實,於是出現連串奇怪現象:新入政治局的山東、福建、陝西和浙江的書記李干杰、尹力、劉國中、袁家軍,仍在原地照常工作,而連中委都未進的陳希,仍未卸任中組部長,不僅代表中央飛赴上海、廣東,宣布新書記任命,還陪同習近平出外視察。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是新一屆局委中最忙碌的,與美俄外長通話,並會晤美國和東盟駐華使節。雖然他頂替了楊潔篪在政治局的位置,但官方報道至今並未給他加上「中央外事辦主任」的新頭銜。其實,中央外事辦主任的地位並非一直高過外長,中央外事辦前身是國務院外事辦,其歷任主任錢永年、劉述卿、齊懷遠、劉華秋,位階都遠低於時任外長吳學謙、錢其琛、唐家璇(均為副總理或國務委員,吳、錢還是政治局委員)。到戴秉國接掌外事辦,地位才逐漸上升,從與外長李肇星並駕齊驅,變成凌駕外交部。08年戴以國務委員身分兼任外事辦主任,成為新外長楊潔篪的上司。5年後楊接替戴,繼續這一模式,直到2017年楊入局,外事辦主任地位達到最高峰。現在王毅以國務委員兼外長身分入局,是繼續這一模式,還是恢復戴秉國之前的模式,值得留意。
在二十大中委名單中,駐美大使秦剛成為外交系統唯一上榜的副部級官員,外界預料他將是未來外長接班人。上周三,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行年度晚宴,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同致賀信,中國由駐美使館臨時代辦徐學淵出席。而按慣例,駐美大使應該出席這一晚宴,秦剛的缺席,意味他仍未返美。大使館官網顯示,秦剛在美最後公開露面是9月29日接受《新聞周刊》專訪,顯示他已離美逾月,未知會否返美告別。
秦剛是去年7月28日抵達美國的,翌日就向美國務院禮賓司書面遞交了國書副本,可能是疫情關係,他至今未能向總統拜登正式遞交國書,甚至未獲國務卿布林肯接見,在美一年半時間裏,他會晤的最高級美國官員是副國務卿舍曼。如果他近期離任,將成為中國任期最短的駐美大使,但他已經成為首名在任期內躋身中委的駐美大使,之前楊潔篪和張業遂在駐美大使任內都只是躋身候補中委。
外界對秦剛的崛起速度有些意外,但其實早在去年4月他使美的消息剛傳出時,本欄就曾指出,作為毫無涉美經驗、排名最末的副外長,秦剛若出使美國,將是中國對美外交和駐美大使角色的重大轉變,不是對美外交重要性下降,就意味該職位將重回培養外交接班人的功能。在新華社有關二十大中委人選產生的紀實報道中,就提到在相關人事考察中,「注重了解在應對美西方制裁、維護國家安全等問題上是否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為秦剛的升遷作了最佳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