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解碼:懲與教
【明報專訊】根據懲教署網頁,懲教署的任務包括確保羈管環境穩妥、安全、人道、健康合適;協助提供更生服務,以及通過社區教育提倡守法和共融觀念。2021年香港平均每日收押7616名服刑及還押者。你認識香港的懲教設施嗎?
懲教署負責管理本港的懲教設施,包括監獄、更生中心、中途宿舍及兩間設於公立醫院的羈留病房等。
收容率爆滿懲教署人手缺 損在囚者生活質素
若監獄過度擠迫,或影響在囚者生活質素及引起管理問題。本港監獄1998至2007年期間總體收容率曾逾100%,隨虒o案率下跌,近年收容率由2004年的123.1% 高峰回落至2021年的75.7%,但荔枝角收押所2021年收容率仍逾100%,部分原因是該設施收押不少還押者。
現時懲教署會因應情G批准在囚者撥打本地或長途電話予親友。由職員押解在囚者到指定地點撥打,而通話時須以分機監察和備存通話紀錄。保安局稱因應近年在囚者致電需求持續上升,尤其親友並非居於香港的外籍在囚者,加上署方人手「捉襟見肘」,現行模式下未有空間放寬合資格在囚者致電次數。
懲教署分別於2020和2021年在羅湖懲教所和大潭峽懲教所試行「在囚人士綜合智能通訊系統」,系統的關鍵詞識別功能可偵測「逃走」、「自殺」等特定字詞,協助懲教人員及時介入和處理潛在的異常事件。而在囚者經院所批准後可在指定地點以自助形式致電指定親友,毋須再由職員押解,減少職員押解在囚者致電次數和處理每通電話所需時間,估計每年可節省員工開支近175萬元,相關人手將調派執行其他職務。
關注囚權的立法會前社會福利界議員邵家臻稱,相關措施可促進在囚者與親友溝通機會,特別補足疫情下減少探訪安排的不足,但憂措施只是「機械式」監察在囚者的通話內容,如即使偵測到「自殺」字眼,參考前文後理後,可能只是親友提醒在囚者「不要自殺」。
智慧監獄vs.在囚者私隱
懲教署2019年以防止囚犯自殺及加強保安為由,發展「智慧監獄」裝置,引入「智慧手帶」,以監測在囚者的維生指標及位置。該署亦在監獄試行「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攝影鏡頭涵蓋囚倉及洗手間範圍,在試行的壁屋監獄,每個囚倉安裝11至12個鏡頭,稱系統能辨識在囚者的異常行為。
邵家臻表示,智慧手帶能精準監察囚友生命[象,外國有相關做法,認為可接受。對於在囚倉及洗手間加裝新鏡頭,他更希望署方利用系統監察懲教人員虐囚情G。他解釋,監獄仍有許多位置無閉路電視,是「打犯黑點」,如廚房、保安組房間等,他希望懲教署監控囚友時,同時監控懲教人員。邵說現階段對相關電腦技術並沒有足夠信心,認為技術有漠視囚友私隱之嫌。
囚犯權利vs. 限制
在囚者每月可收取6本合乎規定的雜誌、期刊或書籍。2021年為囚犯徵書的活動「眾囚書」發起人彭艾烈(Rizzy Pennelli)表示,閱讀可為囚友解悶、提升技能及學習知識,募書亦能為囚犯家屬節省時間和開支。
以往懲教署准親友向還押者提供連鎖零食店「優之良品」的沙爹牛肉片及豬肉片,但該店2022年6月6日全線結業,有在囚者家屬憂慮買不到符合懲教署標準的肉乾。有曾還押一年的釋囚表示,肉乾對還押者十分重要,因早餐和晚餐只有小量味道較淡的肉食,肉乾為還押時少有可吃到的有味食物;午餐則只能吃粥,惟粥水淡而無味,囚友會豬肉乾撈粥。
懲教署隨後將「認可交來物品」清單更新為「華園」黑椒牛肉脯或蜜汁豬肉脯。邵家臻建議署方增加一個認可牌子,甚至取消牌子限制,以免市場因素影響囚友福利。
設正規課程教育基金助進修
懲教署為年輕在囚者提供普通科及實用科目的半天正規教育課程,年輕及成年在囚者均可參加公開考試。此外,懲教署亦設有教育相關基金供在囚者申請,以繳付學費、考試費等費用。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副教授謝永齡2018年5月撰文稱,已有數百學員曾自願參加「淺嘗大學之道」計劃,該計劃創於2005年,目的是讓未讀過大學的在囚者一嘗上大學課堂,大學講師會在周六下午抽空到懲教院所講學,題目豐富,從心理學入門講到西班牙文化,由如何欣賞國畫到實用市場學,寬廣地提供大學程度多元的課程予囚友,以鼓勵在囚者有興趣繼續報讀大學課程。
出獄求職難 設配對平台助就業
根據懲教署網頁,署方設有就業服務,為僱主與更生者提供就業配對平台,定期發放職位空缺和就業資訊到各懲教院所及各監管組別,3個月內獲釋的在囚者或正接受法定監管的更生者,可透過署方更新事務職員填寫職位申請表。署方亦會盡量配合僱主要求,令僱主與職位申請者可於懲教設施內、或以視像探訪/電話會談形式面試。
反修例運動後有多名青少年被捕,不少被定罪。為應對青年出獄後就學問題,有社工、心理學家、律師、大學教授等2020年組成「Project Change蛻變計劃」給予情緒輔導及法律支援。團隊2021年推出「生涯重塑篇」協助反修例青年出獄後找工作和學校,至2022年1月有44人受助。
計劃項目總監麥曉暉表示,反修例青年出獄後找工作相當困難,社會對出獄青年存標籤,曾有僱主上網搜查求職青年背景,發現多與案件有關,就算成績優異,企業依然卻步。計劃創辦人宋陳寶蓮說,以往僱主只問求職者案底,現在很多企業會問有否正受審訊,而出獄青年在金融、會計及教育等行業特別難找工作。宋陳寶蓮說,部分僱主初時不理解年輕人想法,亦有戒心,需辦對談會解開雙方成見,冀有更多機構接納年輕人。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與蛻變計劃合作,接觸因反修例案件失去學籍的學生。校長李建文相信2022年底出獄青年人數會達高峰。他建議教育局與懲教署合作,在青年出獄前開始協調統籌就學機會,待青年出獄後重投社會能即時上學,連繫更有效順暢。教育局回覆,若判囚學生服刑後需要學位安排服務,可尋求教育局支援,局方會視乎家長選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位空缺等因素,協助有關學生返回原校或到其他學校就讀。
■試題舉隅
1a. 指出一項更生者重投社會時可能面對的問題。(1分)
1b. 說明政府可以如何改善上述情G。(2分)
2. 在保障囚犯基本人權與需要上,不同的持份者可擔任什麼角色?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