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米芝蓮榜單重複多爭議 穗食評家:西方人視角
【明報專訊】「食物界奧斯卡」米芝蓮指南被視為食物保證,不過今年廣州的榜單重覆率高達80%,有餐廳未正式開業就上榜,爭議不少。有廣州資深美食評論家認為,米芝蓮歸根結柢仍是西方人視角。
「看到老字號『信記』上榜,還是挺高興的! 」在平民海鮮大牌檔「信記」爆冷拿下一星後,有老顧客認為米芝蓮在廣州開始「貼地」。不過更多的可能是無感,相關報道和討論明顯不如以往,「看米其林(米芝蓮)推薦還不如看街坊排隊!廣州人更在意:平靚正」,一個網民寫道。
2018年,廣州繼上海後成為第二個擁有米芝蓮指南的內地城市,不過常鬧爭議。當年宣傳語「米到羊城」,因廣東話諧音「別到廣州」,釀出公關災難;2020年鬧出烏龍,有倒閉半年的餐館上榜。今年則有一家7月下旬試業、還未正式開業的川菜餐廳「蘭亭永」入選「米芝蓮餐盤餐廳」,只因其總店玉芝蘭是位於成都的米芝蓮二星餐廳。
穗5年無三星餐廳 閆濤:配酒成門檻
「還沒開業幾天就上榜,原則在哪堙H」廣州知名美食專欄作家閆濤指出,米芝蓮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曾摘過星的餐廳可獲優先邀請試吃,「來來回回可能都是那些熟人,最後恐怕變成自我封閉的路徑依賴埵萛T自樂」。
另一個爭議點,是有「食在廣州」之譽的羊城,連續5年沒有一家餐廳獲評三星,倒是上海2016年唯一三星由粵菜館摘得。閆濤表示,米芝蓮一直較偏好港派精緻粵菜,配酒亦是一大門檻,「廣州在酒單方面不如北京、上海時尚,上海國際化程度高,對葡萄酒的文化認識比較濃厚。但中國人對酒的認識跟西方完全不同,米芝蓮的選擇更偏重自己的價值觀」。
百年前從法國起家的米芝蓮,近年在歐洲影響力下降,轉而力推亞洲市場。不過初入上海時,被指粵菜比重太大、上海本幫菜偏少;在「美食沙漠」北京卻評出了許多做烤鴨的餐廳,和豆汁等充滿爭議的平價小食,北京人對榜單也不甚認同。
「歸根結柢,還是以西方人視角,在中國尋找想像的味覺世界」,多年來參與國內不同美食評選的閆濤表示,以前曾對米芝蓮充滿期待,但結果是失望和遺憾,「米芝蓮雖然面向外國人,但如果選出中國人都不吃的餐廳,那與我們無關,中國消費者將愈來愈不對它抱有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