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制裁重創俄經濟 本土生產陷停滯
西方就俄軍侵烏施加的制裁對俄羅斯經濟有多大衝擊,一直是爭論焦點。儘管莫斯科對外一直強調無關痛癢,但美國耶魯大學的專家團隊最新分析指出,俄羅斯經濟實際上已受重創,尤其是本土生產陷入「全面停滯」,流失的企業、人才和產品都找不到替代。其報告強調,只要西方繼續團結制裁,俄羅斯無從逃離被世界「經濟遺忘」(economic oblivion)的困境。
耶魯團隊利用消費者數據和俄羅斯國際貿易和貨運伙伴公開的數據,來測量俄軍侵烏5個月以來俄羅斯的經濟活動,結果發現俄羅斯作為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地位受到「無可逆轉的」侵蝕,並被迫將主要市場由歐洲移至亞洲。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進口「崩潰」,在確保取得關鍵投入(inputs)、零部件和科技等上正面臨嚴峻挑戰。
研究指出,迄今已有過千間全球企業撤出俄國,其經濟規模相當於俄國約四成GDP,「俄羅斯本土生產已陷全面停滯,沒有能力取代失去的企業、產品和人才。俄羅斯本土創新和生產被掏空,導致物價飈升和消費者憂慮」。統計顯示,汽車生產量已大跌89%,光學電纜產量也下降約80%。
報告提到,普京政府現靠推行「明顯不可持續和激進的」財政和貨幣干預政策,務求掃平結構性經濟弱點,實際上克宮財政處於「比傳統理解大得多的困境」。不過,報告指俄政府在對外公布經濟數據時常「報喜不報憂」,這些選擇性的統計數據被媒體以至粗心大意的專家隨意流傳或引用,導致對俄羅斯的前景預測過於或不現實地有利於克宮。
不過,德國黑森—圖林根州立銀行首席經濟師特勞德(Gertrud Traud)日前質疑,制裁措施對德國以至全球造成的損失要大於俄羅斯,一來俄方開戰前有一定經濟準備,二來制裁措施未達到預期的孤立俄羅斯效果。(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