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9
    星期四

農業園發展

[2022.05.19] 發表
農戶譚偉文說,將來會有一條道路在他於蕉徑的農田上經過,需要遷出,惟現時農業園第一期工程仍在進行,預料難「無縫交接」。圖為他獲分配的農業園土地佈滿石塊,進場時或要另外清理。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有效期30日

【明報專訊】政府選址新界古洞南一組約80公頃農地建立農業園,由漁護署管理,以促進本地農業科技管理,提升生產力。農業園第一期工程部分農耕地已見雛形,惟政府未公布農戶進場日期。受工程影響的農戶表示,2022年2月下旬政府在其農田旁邊的行人路張貼公告稱,由2月26日起至2023年2月25日須暫時封閉部分行人路以進行道路工程,擔心隨時被逼遷,但現時一期工程仍持續,若受疫情影響致搬遷安排未能「無縫銜接」,將影響生計。

漁護署表示,截至2022年2月底當局已為18名受相關工程影響農戶預留約5.5公頃農地,包括3名受其他政府土地發展計劃影響的農戶,該署一直密切監察工程,已要求承建商透過項目管理和調動工序,盡量減低疫情對工程進度影響,同時該署會繼續與農戶保持緊密溝通,務求讓受農業園工程影響的農戶遷入園內新址後才要交回原來農地。

按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包括約7.5公頃的土地平整;排水、排污、灌溉、供水、公用設施等基礎建設;基本留宿和農耕儲物設施;以及約900米的通道和行人路。工程2020年10月2日展開。

長春社2021年3月發現,工程期間有用作復耕的農地堆上逾1.2米高的石料,亦有農地鋪上瀝青,放置貨櫃、工程車等作臨時工地,長春社質疑對農地表土造成即時傷害。土拓署稱承建商臨時使用的物料會按工程需要適時移除,署方會派員監督。長春社2021年4月3日表示,政府承諾將移走現時臨時通道、用作復耕農地上的碎石,復修農地時會改良及保養泥土,考慮將非農耕土地的表土移到需復修的農地上,未來會考慮鋪設較大型石屎板代替碎石,供工程車出入農地時行駛。

◆知識增益

農業園無法「耕住合一」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首階段發展範圍影響約30農戶,包括粉嶺馬屎埔村。政府稱受影響的合資格農戶將於古洞南的農業園重置。馬屎埔村農戶2019年發聲明稱,因農戶一般於凌晨收割,清晨運出市區,並以家庭為單位一起耕種,新農地需「耕住合一」,惟農業園宿舍面積僅150平方呎,不符合農民一家耕種的現况,而為了發展農業園,蕉徑農戶亦被逼遷,形容是令兩區農戶「自相殘殺」。負責農業園的漁護署回覆,農業園一期會提供基本留宿設施,但旨在讓農戶和工作短暫休息,而非住宿。第一期農業園留宿設施屬臨時用途,政府將於第二期工程興建永久留宿設施。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mhBlb2 有效期30日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3期]

更多教育
概念解碼:可持續發展
【明報專訊】據環境局網站,現時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最被廣泛採用的定義,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1... 詳情
生活看通識:社交媒體
【明報專訊】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打開手機便能看見來自各大社交媒體的通知,社交平台已融入... 詳情
觀點與角度:應否立法規管眾籌平台?
【明報專訊】眾籌平台為近年流行的集資渠道,亦有眾籌行動涉及社運。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2022年4月稱有需要制定專門法例規管眾籌平台,... 詳情
新聞有常識:全球最高氣象站
【明報專訊】中國有科學考察團隊於非常高的地方設置了全球最高氣象站,它在哪裏呢? ◆新聞節錄 中國「巔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團隊... 詳情
真假fun一fun:西班牙番茄節
【明報專訊】西班牙東部華倫西亞省市鎮布尼奧爾每年8月下旬舉行「番茄大戰」,吸引國內外民眾前往互扔番茄。據大會統計,每年大戰用掉的熟番茄達16...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