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發展
【明報專訊】政府選址新界古洞南一組約80公頃農地建立農業園,由漁護署管理,以促進本地農業科技管理,提升生產力。農業園第一期工程部分農耕地已見雛形,惟政府未公布農戶進場日期。受工程影響的農戶表示,2022年2月下旬政府在其農田旁邊的行人路張貼公告稱,由2月26日起至2023年2月25日須暫時封閉部分行人路以進行道路工程,擔心隨時被逼遷,但現時一期工程仍持續,若受疫情影響致搬遷安排未能「無縫銜接」,將影響生計。
漁護署表示,截至2022年2月底當局已為18名受相關工程影響農戶預留約5.5公頃農地,包括3名受其他政府土地發展計劃影響的農戶,該署一直密切監察工程,已要求承建商透過項目管理和調動工序,盡量減低疫情對工程進度影響,同時該署會繼續與農戶保持緊密溝通,務求讓受農業園工程影響的農戶遷入園內新址後才要交回原來農地。
按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包括約7.5公頃的土地平整;排水、排污、灌溉、供水、公用設施等基礎建設;基本留宿和農耕儲物設施;以及約900米的通道和行人路。工程2020年10月2日展開。
長春社2021年3月發現,工程期間有用作復耕的農地堆上逾1.2米高的石料,亦有農地鋪上瀝青,放置貨櫃、工程車等作臨時工地,長春社質疑對農地表土造成即時傷害。土拓署稱承建商臨時使用的物料會按工程需要適時移除,署方會派員監督。長春社2021年4月3日表示,政府承諾將移走現時臨時通道、用作復耕農地上的碎石,復修農地時會改良及保養泥土,考慮將非農耕土地的表土移到需復修的農地上,未來會考慮鋪設較大型石屎板代替碎石,供工程車出入農地時行駛。
◆知識增益
農業園無法「耕住合一」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首階段發展範圍影響約30農戶,包括粉嶺馬屎埔村。政府稱受影響的合資格農戶將於古洞南的農業園重置。馬屎埔村農戶2019年發聲明稱,因農戶一般於凌晨收割,清晨運出市區,並以家庭為單位一起耕種,新農地需「耕住合一」,惟農業園宿舍面積僅150平方呎,不符合農民一家耕種的現况,而為了發展農業園,蕉徑農戶亦被逼遷,形容是令兩區農戶「自相殘殺」。負責農業園的漁護署回覆,農業園一期會提供基本留宿設施,但旨在讓農戶和工作短暫休息,而非住宿。第一期農業園留宿設施屬臨時用途,政府將於第二期工程興建永久留宿設施。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mhBlb2 有效期30日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