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10
    星期六

老來周身痛驅風舒筋有計
外邪勞損失養 針藥推拿整復

[2021.07.10] 發表
筋骨關節退化是自然衰老過程,透過中藥、針灸和推拿,有助改善痛症。(設計圖片,GCShutter@iStockphoto)

筋骨關節痛症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長者身體機能退化、氣血不足,對環境、活動適應能力較差,以致更常受痛症困擾。中醫認為,痛症多源於外邪、勞損、失養;可透過中藥、針灸、推拿按摩緩減痛楚。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隨年齡增長,筋骨關節出現「退行性變」是自然、正常的過程,但假如退化程度較嚴重或速度較快,對日常起居生活構成影響者,便需要正視。簡單而言,長者出現筋骨痛症常見原因有下列3種:

外邪侵襲:風寒濕 痛勢不一

外邪是指與外在環境有關的致病因素,造成筋骨痛症病邪包括風、寒、濕3類。《黃帝內經?痹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凡不慎吹風、受寒、冒雨,或正值天氣轉變,若身體無法及時調節適應,便可產生相應不適。

?與感受風邪有關的痛症,稱「風痹」或「行痹」,特點是疼痛游走,痛處範圍廣泛

?與感受寒邪有關的痛症,稱「寒痹」或「痛痹」,特點是痛處固定不移,常表現為關節僵硬、活動不利

?與感受濕邪有關的痛症,稱「濕痹」或「著痹」,特點是痛處有沉重、乏力感,而且痛勢時好時壞,病情反覆纏綿

勞損:多涉氣血不通

中醫認為「生病起於過用」,凡經常從事超出身體負荷的勞動,便會帶來勞損,例如長時間低頭伏案會導致頸肩勞損;經常重複彎腰、下蹲提重物可導致腰及下肢勞損。勞損病機多涉及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意外跌仆或受傷,可引起傷處劇烈疼痛及腫脹,局部發紅而伴隨熱感,按中醫理解反映受傷後氣血壅滯。至於因重複勞作、姿勢不良而產生的痛症,往往需要時間醞釀,多呈痠痛、麻痹,徵狀每每於操勞後加重,休息後減輕,屬於慢性勞損,在長者身上多見,氣滯血瘀的失調是逐漸形成。

筋骨失養:肝腎不足筋骨弱

臟腑功能會隨年齡變化,自「女子五七」(35歲)、「男子五八」(40歲)開始,腎氣逐漸衰少。中醫認為「腎主骨」,筋骨關節會隨着步入中老年而逐漸衰退。肝腎不足會導致筋骨結構變得脆弱,其功能及抵禦受傷能力亦會下降,表現為容易疲倦乏力,而且較不耐勞。一旦受傷或勞損便需要較長時間復康,也容易產生後遺症。

中醫在診治筋骨痛症時,一方面重視「辨證」,即要了解造成痛症的原因及發病機理,再對證下藥針對病因標本兼治,並非只求「見痛止痛」單純紓緩痛楚。另一方面也重視「辨病」,即知悉痛症發生的病灶所在,探究到底涉及哪些具體解剖組織和功能等。

隨時代進步,「傷筋」只是一個很籠統概念,如果沒有弄清楚病位,以及勞損、受傷機制,在作出治療、醫囑及復康鍛煉建議時容易出偏或誤判,影響療效。食療

食療﹕五指毛桃煲湯 祛濕補正氣

夏季天氣炎熱,潮濕多雨,加上頻繁吹冷氣或受劇烈溫差刺激,對長者來說,容易因正氣不足再加上感受外邪而引致痛症。要改善長者夏日「周身骨痛」的問題,可藉驅風散寒,輔以益氣扶正,透過增強體質來增加身體對於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五指毛桃牛大力扁豆瘦肉湯

材料:五指毛桃45克、牛大力30克、桑枝20克、扁豆20克、赤小豆12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兩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驅風祛濕、益氣舒筋天後疼痛仍未消退,便有可能是肌腱系統受創的慢性創傷,應該及早求醫。

更多 健康醫事
中島美雪名曲化成史詩愛情
改編自日本著名唱作女歌手中島美雪名曲《糸》的日本愛情片《情系一線》,是繼《東京蒼穹下》及《她和他的戀愛花期》後,近期本地上映不容錯過的日本電...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