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隱藏在圖片左上方塵雲後面的年輕恆星,噴射出來的物質以每小時一百萬公里的速度撞擊周圍的環境。(取自微博@天文在線)
放大
 

其他新聞
河南端午食槲包代x
王金平不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
政經帳一起算 新京報原社長受查
港珠澳橋珠海口岸客流破千萬
醫院拒續人工受孕 寡婦上訴法院獲勝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捕捉星際暗雲 中科院首見恆星誕生

【明報專訊】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人員近日捕捉到星際暗雲的誕生,這是人類首次觀測到正在誕生的分子暗雲。這項工作從2003年開始,直到最近才第一次找到顯示分子暗雲正在形成的明確[象。這個暗雲約有600萬年的歷史,卻還是暗雲中的「嬰兒」。

一篇題為《星際暗雲的誕生被首次捕捉到》的文章近日在美國《天體物理雜誌》發表,《自然》雜誌將其選為研究亮點予以介紹。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觀測宇宙中的暗雲。他們發現了一個暗雲的原子氫的「外殼」正在被轉化為分子氫,這意味著首次探測到暗雲的誕生。

文中稱,宇宙中最小、最基本的分子是在兩個氫原子鍵結合形成氫分子時所產生的。但由於很難將原子與其對應的分子氫區分開來,分子的形成難以直接觀測。恆星形成於星際分子雲中。因此氫原子轉化為氫分子的過程是宇宙可視結構形成的關鍵起始步驟。

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著名的「德雷克公式」,描述了「銀河系以內存在的智慧文明的數量」依賴於銀河有多少太陽系,每個太陽系有多大可能有地球,每個地球有多大可能形成生命等等。

這個公式的第一項就是銀河系內恆星形成的速率,要想明確這一項,必須掌握原子氫轉化為分子氫的速度。此次研究完成的正是這一步驟的測量。對氫分子形成速率的進一步分析,表明這個暗雲大約有600萬年的歷史,是暗雲中的「嬰兒」。據內媒報道,論文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菂表示,他們發展了一種觀測方法,並命名為中性氫窄線自吸收(HINSA)。對於這項觀測的科學意義,他解釋,研究出氫原子到氫分子的轉化快慢,才能整體上約束銀河系恆星形成的速率,進而判斷銀河系存在生命的概率。

李菂表示,今年9月即將通過驗收的FAST射電望遠鏡相關科學能力更強、深度更深、覆蓋銀河系更全面,在FAST的兩項「巡天」計劃中,都有關於HINSA的研究內容。以FAST觀測數據為基礎的首篇研究文章也已經完成,預計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雜誌上。

 
 
今日相關新聞
捕捉星際暗雲 中科院首見恆星誕生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