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別於《明報》校園記者計劃籌辦的群訪活動,校記胡康妮初嘗一對一的人物專訪,訪問旅遊網誌作者「一元」。胡康妮表示:「平日(採訪活動)時間有限,要爭取提問機會,心情很緊張,但今次能預先擬定6、7條問題,好好了解對方。」該報道獲選5月校記寫作大獎。
◆得獎作品
近年背包遊成為潮流,主張以有限旅費體驗當地風俗人情。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一元」29歲「裸辭」,以背包遊的方式看世界,兩年前開設facebook專頁「一元去哪兒」,用文字記錄窮遊經歷與所思所感。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元認為人人價值觀與選擇不同,她已為「炒散(即當散工或兼職)」掙旅費的不穩定生活預想後果,「很多人選擇穩定職業而無暇旅行,一年請假10多天已算奢侈,我曾經被問為何不找安穩的全職工作,但我清楚知道現在需要的是時間去旅行,錢多與少只屬生活方式的差異。我不批評他人,只是我走另一條路」。她以代課教師、活動工作人員等兼職掙取旅費。
不怕獨遊 沿途結伴賦予意義
一元表示,重看風景照難以重拾旅程感覺,反而與人相處的時刻會烙印在心中。最近她到訪以色列,在當地認識就讀以色列理工學院醫學院的女生Aya,結伴參加阿拉伯電影節,「有人說獨自去旅行很悶,但正正是途中結識的好友給予旅程意義」。
自由度高是她選擇背包遊的原因,並質疑參加旅行團能接觸的文化特色不多。她指出,現在更多人選擇獨自旅行,沙發旅遊(couchsurfing)也盛行,可與當地居民交流,惟暫未見沙發旅遊於香港的發展空間,既因居住空間不足,亦因生活文化封閉,不少人會防範陌生旅客。
一元對背包遊的偏愛始於澳洲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她看到外國人用心感受的旅遊方式,如很少拿起相機,不像香港人熱愛在景點自拍,因而受啟發,2017年開始以筆名「一元」寫網誌,寓意以一元般微小的影響力感染他人。「我很愛寫與人有關的故事,因為這是最引人入勝的。」之前她的旅程沒有特定主題,只因應何時有平價機票即興出發。她透露今年的行程將圍繞宗教,例如計劃到訪印度,了解當地的宗教文化。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胡康妮(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中四)
圖:受訪者提供
文字整理:蔡康琪、許婉焮
■得獎感受
知報道不足 補相片改進
校記每次交稿後,都會經網上平台得到《明報》編輯部的評語。對於是次報道,胡康妮最初讀到編輯部的建議時,感覺糟糕,「原來我的報道有這些不足,如相片未能呈現受訪者的網誌風格,感覺對不起一元」,得知獲獎後,「有種鬆口氣的感覺,覺得對她有交代」。知道報道將獲刊出,胡康妮再聯絡一元,請對方補充旅程相片,改進報道。
■編輯部評語
行文流暢 突出經歷更佳
行文流暢,原文的小標題亦見校記的用心,惟現時社交媒體有不少旅遊網誌,背包遊客的理念也大同小異,故文章宜添加受訪者最難忘的經歷、照片,突出網誌與作者的獨特風格。另外,只要報道力求精準、如實書寫,就是記者對受訪者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