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發表的審計報告指出,香港電台的教育電視(ETV)每小時製作成本大幅增至158萬元,同時指學校總體收看ETV節目數目偏低。教協昨日發布調查,發現近95%受訪小學教師在正式課堂內使用ETV輔助教學,另有近95%受訪教師非常同意或同意保留ETV。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調查結果與審計報告有很大出入,質疑報告誤導公眾,惟認同應設法降低製作成本。本報昨向審計署查詢,或因假期,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教協於1月18日向全體小學教師會員發出問卷,截至2月28日共回收656份有效問卷,回覆者大多是中、英、數及常識科的教師。調查發現,94.6%受訪教師在正式課堂內使用ETV輔助教學,88.4%教師在正式課堂外使用ETV,同時發現94.7%教師非常同意或同意保留ETV,亦有逾九成受訪教師認同ETV為師生提供有用的學與教資訊。調查亦顯示,甚少或不使用ETV教師中,最多受訪者認為主因是「課時不足」(83.3%)。 教協:需處理成本太高批評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審計報告調查方法有缺陷,撰寫報告時亦出現偏差。葉質疑,審計署報告以單一評價指標,檢視課內使用ETV情G,並未有包括學生在課堂外自行使用互聯網看ETV情G,又認為報告無分開檢視中學、小學和幼稚園節目,質疑是「一刀切說少人看」。對於ETV被指製作費高昂,葉回應說,有關機構需處理成本太高的批評,「譬如使用外判或其他方式,完全是開放的,可以探討」。 教師:經典ETV增趣味 惟數據需更新 教協理事、小學常識和中文教師羅英翔表示,ETV可讓學生了解罕見動物真實樣貌,「當然也會帶小朋友去濕地公園或動植物公園,但很難可在實地找到盧氏小樹蛙」;又稱只背誦細菌名稱較沉悶,透過有關「細菌大王」的經典ETV則可提升趣味。不過,羅英翔亦認為,部分常識科ETV至今仍收錄約10年前的濫藥數字,有需要更新(見圖)。 香港電台回覆,感謝教育界支持,並稱以往一直與教育局有緊密溝通,日後亦會繼續保持,做好教育電視。教育局回覆,將進一步檢視如何能更準確地反映教育電視資源的真實使用情G,亦正檢視學校教育電視節目定位和製作,並會與港台商討及跟進合作模式等,亦一直以外判形式發展其他不同種類多媒體資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