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自願醫保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學習目標
知識
1. 透過「自願醫保計劃」了解香港公共衛生的發展
2. 了解政府在公共事務上的角色
技能
1. 分析自願醫保計劃對持份者的影響
2. 分析及歸納醫療政策及結論
態度及價值觀
1. 了解獲得適當醫療照顧是公民社會的基本權利
2. 透過分析醫療政策,培養對社會上有需要者的同理心
■資料回應題
◆(1) 歸納資料A中市民對自願醫保計劃的意見。
關鍵字解碼
【歸納】 即整理資料,找出資料間的共通處
解題﹕同學應比較兩個組別中不同階層人士的數據,從而歸納出兩個特徵。
參考論點
•按年齡組別分析:18至29歲人士及「65歲及以上人士」,同意「自願醫保計劃」政策方向的人數分別佔65%和73%;不同意的佔6%及7%。數據反映最年輕和最年長的兩年齡層都認同方案有助改善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反之,40至49歲人士則有10%不同意政策方向,反映此年齡層較懷疑方案成效。
•按個人每月收入組別分析:月入在30,000元及以上的高收入人士有達73%同意「自願醫保計劃」政策方向,不同意的僅8%;相反,月入15,000元或以下的低收入人士只有67%同意計劃,8%不同意。數據反映高收入人士較願意參與計劃,藉以使用更多私營醫療服務,相反,低收入人士或未能承擔保費,故支持政策方向比率較低。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自願醫保計劃對不同持份者的可能影響。
關鍵字解碼
【持份者】 指可以影響一個組織的決策,以及被這些決策影響的人
解題﹕找出關於自願醫保計劃的不同持份者,從不同角度考量計劃對他們可能帶來的正、負影響。
參考論點
•香港市民: 正面影響是改善現有的一般醫療保險,例如保證續保至100歲、不設終身保障限額,以及保費扣稅優惠等,投保市民的保障較全面。但計劃不設「高風險池」,年老或患重病者或不受保,對這些有需要人士而言,計劃難改變現狀。而負面影響可能是未來私院服務使用者增加,或延長輪候時間,影響服務質素。
•香港政府: 自願醫保計劃望能重新調整公私營醫療系統的平衡,通過購買住院保險,市民使用更多的私營醫療服務,可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和負擔,亦可將部分沉重的醫療開支,轉嫁至保險公司和市民身上,而所節省的公共資源可用於其他地方。
•保險公司: 現有的一般醫療保險五花八門,不同保險公司的醫療保單承保範圍有別,政府未有監管,市民保障不足。自願醫保計劃推出後,產品須符合政府訂下的標準,除可增強消費者對醫療保險產品的信心外,保險業界也可汰弱留強,改善服務,可說是為保險公司帶來正面影響。
•醫護人員: 自願醫保計劃提出多項誘因,吸引市民購買,或有望紓緩公營醫療壓力,特別是對一些輪候時間很長的檢查和手術,可分流至私院,長遠可減輕公營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對他們帶來正面影響。不過,資料B指出「有醫生擔心,更多人選擇使用私院時,市民輪候時間會延長」,更多市民選擇私營醫院的服務,或可能加重私院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延伸回應題
◆(3) 「政府推廣預防護理及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才是長遠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同意嗎?解釋你的意見。
關鍵字解碼
【基層醫療】 整個醫療系統的第一個層次,即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地點附近的社區提供廣泛的醫療服務;家庭醫生是主要的服務提供者
解題﹕
•「最佳方法」隱含比較性質,同學須比較預防護理和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與其他方法,例如「自願醫保計劃」,哪個才能長遠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
•同學須訂立準則作分析,並緊扣「長遠紓緩」這項題目要求作答
參考論點
同意﹕
首先,從長遠角度看,推廣預防護理,教育市民關注健康,才是紓緩醫療系統壓力的最佳方法。預防護理包含了疫苗、體檢及合適的醫療健康篩檢等,「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政府教導市民預防措施,防患未然,人人關注健康,長遠市民可減少使用醫療服務,避免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反之,自願醫保計劃只是改良一般住院保險計劃,效果或不彰,長遠不能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
其次,從針對問題看,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才是紓緩醫療系統壓力的最佳方法。基層醫療服務是市民接受醫護過程的首個接觸點,包括:預防疾病、健康風險評估和疾病偵察,以及疾病的治療和護理等。根據統計處2017年的數據,按入住醫院劃分,高達70.9%的住院者入住醫管局轄下醫院,可見公立醫院服務壓力之大。因此,政府分配資源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可從源頭分流,減少非重症患者或家庭醫生可處理的病症到公院。相反,「自願醫保計劃」只能透過市民購買醫療保險服務,微調市民使用公私營服務的比率,難從源頭紓緩公私營醫療系統壓力,未能對症下藥。
不同意﹕
首先,從效果看,推廣預防護理不是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的最佳方法,自願醫保計劃才是。推廣預防護理需要時間,但眼前醫療系統壓力已接近頂點,改善實刻不容緩。自願醫保計劃改良現有的醫療保險產品,可望吸引更多市民投保,轉移部分公營醫療機構的壓力至私營機構。根據資料C,預計計劃實施後,至2040年全港總出院人次中,使用公院的比率可望由2017年的82%輕微下降至81%,但若無自願醫保計劃,則會上升至86%。這意味在有自願醫保計劃的情G下,政府即可微調公私營醫療系統長期失衡的問題。
其次,從全面性看,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不是紓緩醫療系統壓力的最佳方法,自願醫保計劃才是。基層醫療服務只針對第一層的醫療服務,未能兼顧第二和第三層的專科和醫院服務。反之,自願醫保計劃涵蓋面闊,包括住院和專科手術等,而非住院但昂貴的電腦斷層掃描、磁力共振等醫療程序,投保人只需自付三成費用;且市民可按個人需要靈活制定保險計劃的內容,換言之,消費者可透過計劃獲得更適合的醫療服務,長遠有望將部分市民轉移至私營醫療機構,紓緩公營系統的壓力。
■學習及答題指引, 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90502BZ.doc
[通通識 第5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