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題目:2019年卷一題一
題目經編輯刪節,原題及資料請參閱2019年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試卷。
2019年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4月初開考,卷一3道資料回應必答題中,題一為政治相關題目。下列為該題的作答要點,高中同學可作參考,為來屆應試準備。
■(a) 根據資料,描述2012及2016年兩屆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不同政治陣營的得票變化。 (4分)
◆要點
?典型的數據分析題目,資料提供的數據項目不多,頗為清楚易讀
?然而,考生仍需懂得將不同項目加以分類,作出比對,例如「建制派」與「民主派(或稱「非建制派」)」為兩個類別;而在「民主派(非建制派)」的陣營中,又可分為「傳統泛民」(如民主黨、工黨、街工等)、「激進泛民」(如社民連及人民力量)及「本土派」(如青年新政及俗稱「熱普城」的熱血公民、普羅政治學苑及香港復興會等)
?描述變化後,宜加小結歸納數據變化反映的結果與現象
◆參考答案
泛民主派得票大幅下跌
?「傳統泛民」於2016年的得票率雖保持第二高(最高為建制派),但得票率由2012年的41%大幅跌至2016年的29%,跌幅接近三成
?「激進泛民」的失票情G更嚴重,由2012年的15%跌至2016年的單位數百分比(7%),跌幅超過一半,甚至被「本土派」超越,失去第三大得票率的位置
建制派仍然保持高得票率
?建制派於2016年的得票率雖稍有下跌(比2012年43%下跌了3個百分點),但跌幅遠比最大對手傳統泛民為小,並保持最高得票率的地位
本土派表現甚佳
?撇除「中間派」,本土派是唯一於2016年選舉的得票獲得正增長的政治板塊,且增幅驚人(由0%增至19%),進佔該屆選舉得票率第三高的位置
結論
?非建制派中傳統陣營與新興勢力得票此消彼長,反映政治版圖經歷「大洗牌」
?建制派陣營的「基本盤」並無太大流失,實力仍然堅固
■(b) 利用資料,描述立法會組成的兩項特徵。 (5分)
◆要點
?與題(a)雷同,是典型的數據分析題目,資料提供的數據項目不多,頗為清楚易讀
?若要找出「特徵」,需歸納數據圖表提供的「項目」,便能鎖定分析的要點,例如「獨立人士」與「代表政黨/政治組織」參選,所佔議席的分野;「建制派」與「非建制派」所佔議席的分別等
◆參考答案
「政黨/政治組織」成立會議席主要組成部分
?不論透過「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獲選的議員,大部分均隸屬不同政黨或政治組織;相反,以「獨立無黨派」名義參選而勝出的議員僅佔少數(地區直選:30席對4席;功能組別:26席對9席)
「建制派」控制議會
?不論透過「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獲選的議員,均以「建制派」佔多數,非建制派僅屬少數(地區直選:18席對16席;功能組別:25席對10席)
■(c) 說明香港特首「不可以是政黨成員」的要求,分別可能有助及妨礙其履行管治香港職務的一個論據。 (8分)
◆要點
?有別過往要求考生以「是否/多大程度上同意」的形式表達立場,只以「提出正反雙方理據」作為指引,論證門檻較低
?最需要考量的字眼並非「不可以是政黨成員」,而是「履行管治香港職務」這項特首的職責。考生落筆前,應仔細思考一下,特首要有效履行管治香港職務,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或特質?大致可歸納為「獨立持平」、「認受程度」、「溝通協作」等。當歸納到以上特質,便有助釐定「不可以是政黨成員」對特首發揮職能的利弊
◆參考答案
有助特首履行管治香港職務
?特首需要扮演獨立客觀、超然於不同政見的管治角色,因此,循理論層面而言,特首不從屬於任何政黨能夠避嫌,免被外界質疑立場過分傾斜於所屬政黨或某政治板塊的意見與利益,更能避免被所屬政黨過分干預政府以至特首本人制定與落實政策,令特首的獨立地位及行政權力不會旁落
?特首不具備任何政黨的身分,有助發揮客觀且不帶政治立場前設的角色,與各黨派及政治組織溝通與合作。對內有助調和立場相左的政治組織,使其更願意與政府協作管治(如特首林鄭月娥在解決「教師學位化」及擴大「中小學班師比」的長久爭議時,成功促使「教協」及「教聯」兩個路線不同的教師組織共同支持),對外也較易爭取市民支持
妨礙特首履行管治香港職務
.政治黨派之間「山頭」林立,即使份屬同一政治板塊,也會有立場路線迥異的黨派,就不同議題及背後牽涉的政治利益爭議不絕(如建制派中,立場親商界的「自由黨」與親基層勞工的「工聯會」便為「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等勞工議題時有爭拗)。特首不屬任何政黨組織,在缺乏政黨支持下,即使個人的政治手腕如何高明,要介入各黨派間千絲萬縷的政治利益鬥爭,甚至順利調和,難度甚高
.政黨的政治實力及話語權來自議會的議席,以及背後龐大的民意支持及社區動員能力。特首沒有政黨背景,意味沒有固定的支持力量,於是在推行政策的過程中,面對各黨派的反對或質疑,政府即使付出再多的資源及力度游說,也未必有十足把握及本錢爭取友好黨派護航支持(如政府為解決交通擠塞而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便因無法爭取建制派支持而撤回)
文: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通識科教師 張兆聰
[通通識 第5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