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公布「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19」結果,今年錄得4463隻黑臉琵鷺,比去年上升13%,亦是自1994年開始普查後首次超過4000隻。觀鳥會預計,黑臉琵鷺短時間內將由「瀕危」降為「易危」,對保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大喜訊,惟黑臉琵鷺在港棲息地存在發展壓力,呼籲政府審慎批核魚塘發展計劃。 有「小黑」之稱的黑臉琵鷺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每年都會來港過冬。今年的普查在1月25至27日進行,調查地點約100個,遍佈香港、內地、台灣、日本及韓國等地。調查結果顯示逾五成、2407隻黑臉琵鷺在台灣出現,而有8.6%、383隻在香港和深圳后海灣出現。調查結果顯示,內地如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錄得的數量按年升幅有逾三成,比其他地區的升幅高。 觀鳥會:少數正面例子 仍存環境威脅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認為,黑臉琵鷺數量由1990年代初只有200多隻,至現時錄得超過4000隻,顯示保育工作成功。余日東預計,黑臉琵鷺短時間內將會由「瀕危物種」降至「易危物種」,「這是亞洲保育工作中一個少數的正面例子」。 不過余表示,黑臉琵鷺仍面對環境威脅。黑臉琵鷺於魚塘覓食,他舉例若后海灣和內地魚塘將來用作興建高樓大廈,黑臉琵鷺將受影響。他建議政府審慎批核魚塘發展計劃,市民亦可積極支持本地魚塘水產,讓黑臉琵鷺繼續於魚塘覓食。 另外,余日東指出,全球暖化令水溫上升,水中容易滋生肉毒桿菌,黑臉琵鷺覓食時或會吸入有毒的水而生病,可能因此致鳥類大規模病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