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數碼個人身分(eID)就如一條鎖匙,用來做身分認證」,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多次這樣形容eID,但市民普遍難明白運作原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本周將首次展出eID,讓市民體驗登記和使用eID的過程,市民眨眼自拍便完成登記。對於泄露私隱憂慮,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強調,政府早於項目設計階段已做私隱影響評估,又會審查系統程式碼確認沒有「後門」程式,資料亦獲最高級別保護,可充分保護私隱。 明報記者 林穎茵 政府推動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成立由特首領導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不過措施一直只聞樓梯響。林偉喬日前簡介多個政府智慧城市項目的最新進展,包括示範eID的登記流程,又介紹「智慧燈柱」及「城市儀表板」(見另稿)。 eID的登記流程簡單,用家在下載eID應用程式後,拍攝身分證及自拍一張,一個眨眼動作,系統可於2至3秒與入境事務處核對資料,確認後即完成登記,並將eID綁定於登記手機。其後,用家在使用不同電子政府服務或其他機構的網上服務時,可以手機支援的生物識別技術,如指紋、人臉識別等做身分認證。 明年可以eID登入「稅務易」 林偉喬說,明年eID推出後,將率先適用於26項電子政府服務,包括申請公屋、登入「稅務易」、續領車牌等,料積金局將於2022年起用作登記強積金,金管局亦正與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公司密切溝通,而最快今年第三季會開放eID的應用程式界面(API)技術資訊予有興趣機構研究使用。 審查程式碼 扮黑客攻擊做測試 對於坊間擔心eID的主體系統開發商為中資機構,質疑eID的安全,林偉喬強調,開發商無法接觸任何市民個人資料,即使測試亦非用真實資料;另外,有別於其他系統開發,資科辦要先審查系統程式碼(Source Code Review),確定系統無「後門」程式或其他不當程式碼,亦會做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以黑客角度攻擊系統,確保系統做好保護。 資科辦明天起在國際資訊科技博覽首次展出eID、智慧燈柱及其他智慧城市項目,參觀者將可體驗登記及使用eID的過程。另資科辦下周將主辦「互聯網經濟峰會」,邀請到愛沙尼亞代表分享該國使用eID的經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