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研究項目集合世界各地多間學府和天文機構參與,海峽兩岸的科學家亦功不可沒。其中中國大陸多間高等院校作為計劃附屬機構參與製作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而台灣中央研究院亦協助改建位於格陵蘭的電波望遠鏡,勢為後續研究建功。 中國大部分射電望遠鏡,包括位於貴州的全球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均主要用於偵測波長以厘米計的電磁波,而非觀測黑洞所需的毫米波及亞毫米波,因此未有參與這次觀測,但不少內地著名學府與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轄下的上海天文台、雲南天文台,以及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均有參與今次研究。 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則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兩年前將一座12米口徑的電波望遠鏡改造成能適應零下30℃的酷寒環境,並設置於格陵蘭,成為北極唯一的亞毫米電波望遠鏡。當時EHT計劃已完成首次黑洞拍攝(即今次公布的照片),但格陵蘭望遠鏡對未來觀測仍十分重要,因它有較大的鏡面和更短的波長觀測力,預計可讓EHT計劃的解析能力最多提高10倍,有助取得清晰的黑洞圖像。格陵蘭望遠鏡去年與夏威夷的亞毫米波陣列(SMA),以及智利的阿塔卡馬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 (ALMA)連線觀測成功,加入EHT觀測計劃。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參與EHT的8座望遠鏡中,其中3座由中研院支援運轉,中研院也是首次觀測成像的參與團隊之一,他感謝科技部和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支持協助,讓台灣在這個重要的科學發現中佔有一席之地。 (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