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土研究社研究本港棕地25年來情G,發現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布的棕地面積「數少」200公頃,認為是大程度壓低棕地發展潛力。 本研社經一年研究,比對1993年、2003年及2017年的衛星圖片及地圖,找出棕地位置,發現全港有逾1500公頃棕地,比土地組文件多出200公頃;亦發現25年內棕地面積由792公頃上升五成,至2017年的1521公頃。研究舉出粉嶺梧桐河為例,稱當區棕地由1993年的1.9公頃,擴張至至2017年的19.9公頃。 稱僅12%棕地作業未能遷多層大廈 土地組諮詢期間,主席黃遠輝多次表示政府選用棕地時,要找地方予作業者重置。本研社表示,研究發現只有12%棕地作業未能搬到多層大廈營運,如貨櫃場或涉及吊臂及吊車運作的重型作業等,但亦建議可遷至物流業或相關作業的用地附近。 參與研究的本研社成員黃肇鴻質疑政府「數漏」棕地面積,稱研究中找到的多幅棕地,都無包括在土地組的文件內。黃認為,在社會及政府未有提供準確及全面的棕地數字讓市民參考下,即使土地組本月尾發表的報告指出市民支持填海也無足夠說服力,認為政府資料誤導市民。 發展局稱單靠航拍地圖難準確判斷 發展局回應表示,單靠解讀航拍照片及地圖難準確判斷,政府絕無意貶低棕地的發展潛力,規劃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正分別致力完成「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G研究」,會於明年提出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