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提起郭詠琴,大家可記得她在電視熒幕報道新聞?其實,這只是她其中一段工作經歷,踏入職場後,她的身分歷經多番轉變,但其人生路並非一帆風順,究竟她是如何逆境自強,將困難一一克服呢? 郭詠琴透露,中四至中五是她最迷失、迷茫的時期。「銀禧(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是很好的學校,因為它的程度較高,其他同學的水平也高,才有大的競爭。」當時其學業成績追不上其他同學,曾嘗試補習但幫助不大,加上患有皮膚敏感而遭同學取笑,使她更內向、不想與人接觸。 中七時郭詠琴的身體突然出現問題,故高考只應考了大部分科目便要住院。於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半工讀完成課程後,郭詠琴先後於報章及電視台任職記者。2010年,很多無邦q視新聞部員工相繼離開,令她萌生離職念頭,加上偶然的機會,決定轉職至市區重建局。郭詠琴說轉職後,不適應相對穩定的上班時間,於是利用公餘時間修讀碩士課程、考取地產經紀牌照、報讀皮革班等,藉此豐富知識。 「雖然公司仍然提供很好的福利和晉升機會,但人生的價值是什活H我的性格是不能在一個地方待很久,難道要每天在同一處上班下班,過茤P而復始的生活?」數年後,郭詠琴決定離開崗位,並應邀在多所大學任教。其間她認為最可貴的是有更多私人時間,可以嘗試更多新事物,例如到外國進修等。 對於希望投身新聞行業的同學,郭詠琴表示,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好奇心和對新聞行業具熱情。她笑言記者是「問題少女」,對很多事情都要尋根問柢,有助發掘新聞題材,而記者工作辛苦,要有熱情才可以堅持。 ■評語 文筆不俗,寫作手法略嫌平淡,人物專訪宜採用具體例子、引言等,從多角度描繪受訪者,使其形象更鮮明。——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黃煜 描述深入,深刻具體,可讀性高。——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 潘淑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