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四門大開」、「闖物價關」,都是白天鵝賓館被大書特書的創舉,但其時在前線的總經理楊小鵬記得,一切新舉措在當時中國,都掀起批評:因房價高被扣上「賣國」帽子、因「炒人魷魚」惹非議,「白天鵝為何能夠站穩?就是要從質量做起,實事求是」。
改革開放就是破舊立新,破舊要大膽;立新,要有規可循。1946年出生的楊小鵬,是「老三屆」(即文革爆發的1966年、67年及68年的初中、高中生)畢業生,文革結束後到了廣州「乞飯食」,到白天鵝賓館原打算「看一看」,結果卻是「被人扣住,留下來了」。
有員工偷水果餐具 3年炒800人
楊負責替賓館挑選和訓練人才,其時賓館一切都新鮮︰報紙、水果、餐具,若發現有員工私下帶走,「馬上炒魷魚」。楊小鵬說︰「當年解僱好大件事,我上任兩三年,解僱了700至800人,每年都有百多二百個,我很自豪的。」甚至官二代、富二代,都不給面子,「有被解僱的員工,親人在深圳當法官,打電話給我投訴」,楊小鵬當時回道︰「我不知道你幹什麼,但他有簽字(承認),我們不怕打官司。」
文革時代,一提到賺錢,往往被打成「走資派」,會被批鬥。白天鵝賓館1983年開業,距文革結束7年,楊小鵬堅持「賺錢」,仍被扣帽子。時任國務委員陳慕華到來參觀,她的秘書得悉房價要60至80美元一晚,在後面悄悄話︰「這是違反政策的賣國行為。」卻給楊小鵬聽到,「我很氣憤,說『首長,簽合同要求我們還債是美金,我現在不能收美金,你幹嘛簽合同?』我就頂撞她。你可以說我錯,不能說我賣國,賣國是政治行為」。
採購不介意「被宰」 帶動周邊經濟
賓館內的「物價關」總算闖開了,但作為改革開放的示範,白天鵝賓館還要帶動周邊經濟。「我們採取的是『高進高出』策略。」作為第一家在自由市場大量採購的企業,「人家看你是白天鵝,那麼肥的鵝,當然要咬一啖」,楊說,當時不介意被宰,「成本增加了,就提高商品價格」,不斷加價,賓館營業額上升,周邊的民眾收入亦增加,更有動力工作,原始的經濟理論,開始在民間運轉,「及後愈來愈多人到賓館消費,知道中國經濟開始旺了」。
楊小鵬於1990年代曾建議霍英東把賓館在香港上市,「想擺脫行政干預」,但霍家產業從未股票化,「霍英東說『不要逼我啦』」,就作罷了。崇尚自由經濟、「要賺錢」的楊小鵬,在某些時候也會作計劃經濟的決定。1988至91年,賓館現離職潮、移民潮,「領事館一聽到是白天鵝員工,即批(移民)」。
楊說服霍英東執行「分房制」,要求員工簽合同,承諾在賓館做滿20年可獲配屋。「分了800多套房給員工,普通員工到經理都有,在全國中外合資企業是首例。」楊小鵬如此形容︰「要牢記改革開放的目的是什麼,實事求是,就是讓我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