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秋食品眾多,要數「王者」,月餅當之無愧。月餅可說是享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它歷史悠久,餅身圓潤光亮,美觀雅致,加之甜美可口,餡款眾多,討人喜歡。人們聚首家中、勝境,嚼之於月麗中天,彩雲四合的中秋節夜,簡直是人間一大享受啊! ■元朝起義 月餅除了美觀可口之外,在歷史上、文化中,也別具意義。相傳元朝時,漢人在蒙古人高壓統治下苦不堪言,千方百計想起義反元。可是元軍監控嚴密,反元義軍無法傳遞信息。後來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想出一計,就是在中秋節互贈糕餅,並在餅內夾入紙條,當中寫?「八月十五殺韃子(蒙古人)」,作為反元起義的信號,遂使各地紛紛響應,而月餅,就成為了推翻元朝的助力。 ■明代普及 月餅,也象徵團圓和睦。月餅作為節禮互贈親友以表情誼外,亦有團圓之意。明代《酌中志》載:「八月……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對月餅供吃藏分,由中秋至歲晚,熱熱鬧鬧,高高興興,正是年內維繫家庭成員關係與情誼的共同活動,而團圓和睦之意便更顯深濃。 ■清代講究 直至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為普遍的風俗,製作技巧和要求也愈來愈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點心單》亦有專說:「用山東飛麵,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可見其時對月餅之用料和製法,也相當講究了。 ■當代創新 至於當代,月餅起義之意,已隨歷史遠去,團圓之誼,似乎亦日漸淡薄。代之而為世人所重的,該是口味和款式的創新,比如香港的「冰皮月餅」,款式之多、製法之巧、外形之奇,也算千年以來,「月餅」的諸種突破。至於月餅的用料與製法,以及餅盒與剩餅的處理,則成為了現代人頗為關心的健康與環保課題呢。 ■生活反思 月餅,穿越千年,跨過數代,承載?不同的歷史、文化、人情上的意義。未來的日子,它還會以怎樣的形式,在人世間,再走更遠的路呢? 圖:資料圖片 作者簡介:資深中學中文科教師 文:袁漢基 [語文同樂 第327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