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代教育慈善家田家炳上月與世長辭,他一生中數得出的全國捐助項目逾300個,影響力卻不可能以此量度。帶不走的家產財富,他早贈予天下學子。真正留下的遺產,該是其做人氣度及原則。田家炳長子、田家炳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憶述,其父從來都是「施惠莫念」,不求回報,只會嫌基金會「捐得少,太保守」。 明報記者 魏綺婷 張家偉 田家炳一生做過不少善事,但要數一件最能代表他的事[,莫過於在2001年將居住了37年、位於九龍塘森麻實道的別墅賣掉。這座佔地一萬呎的豪宅曾經是田老一家的安樂窩,兩老與9名子女共住多年,家中每處盛載茪悜蛩眭漲^憶。田慶先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隨茼U人長大分別組織家庭,逐一搬走,田老想到不如將房子變賣。田慶先回憶起當時父親的決定,仍流露出一份敬愛之情,「父親常說這般大的房子,一個H位所佔的地方已所值不菲,這般值錢的空間只有數人長住,倒不如將之出售用來捐錢」。他坦言當時父親很擔心別人誤會家中有經濟困難,基金會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說:「田老賣樓後寫信給我,告訴我剛賣了樓,但他不是破產,只是不想浪費,因考慮投資回報,每天打開門就不見幾萬元。」 買家悉善舉不壓價 捐款行善 田慶先表示,新屋主原本想「殺價」400萬元,但得知父親賣樓為行善,非常尊敬他的義舉,因此沒有再「壓價」,新屋主後來也捐款行善。田慶先稱,父親將賣掉房子所獲的5600萬元,一次過向20所學校捐款,非常開心。田家炳後在舊居附近的德雲道租住面積1300平方呎的單位,不介意空間不及以前寬敞,沒有私人後花園,「沒有花園又如何?不如去歌和老街公園更好,空間更大」。田家炳不留戀物業,2009年將家族持有的4座工貿大廈業權轉贈予田家炳基金會。 田家炳畢生樂善好施,捐過的款項不計其數,田慶先說︰「爸爸一輩子都沒有個人銀行戶口,很多人都不相信,但他堅持做事透明,為表公平,讓公司股東看到戶口情G,看到錢花在何處。」他又笑言,用作員工出糧、交家用、連子女學費都是出自同一戶口。 重透明公平 沒個人戶口 田家炳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會,全心投入教育慈善,早年捐款重點為內地偏遠地區。四川、雲南、重慶等地區的師範大學,是首批獲田捐資的學府。多年過去,田氏教育版圖愈來愈大,他仍不忘關心這些大學的發展,「細節至重慶有多少學校,他都記得;多年不見的校長,他可以一眼記得」。田慶先說,知道爸爸心願想要一張有齊田氏姊妹學校的名單,故特別整理好一份最新的資料表,上面載有田校分佈及捐助年份,趕得及今年6月做好,送到已病重的父親手上,「父親覺得這份田校分佈表很有意義,還說要印幾千份送贈學校,排在不同學校的校史室,凝聚田校大家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