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新界東北的鴨洲,上世紀1950年代全盛時期,人口達到600多人,然而60年代後期,由於魚獲漸少,村民陸續移居英國,至今只有3人長居小島,當中包括90歲的長老陳秀冬,每天傍晚都會到島上唯一的教會祈禱及唱聖詩。他對現時生活感到心滿意足,又說他有使命要看守鴨洲,故一直會留守這個杳無人煙的小島,不會言倦。 每天傍晚教會聚會 昔日鴨洲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直至1920年代末期,來自吉澳和塔門等地區的水上人開始在岸邊停泊漁船,而船艇是漁民的容身之所。1930年代初期,真耶穌教會在沙頭角展開佈道工作,成立教會,1952年在鴨洲建造教堂,本身是教徒的漁民移往島上聚居,每天傍晚到教會聚會和祈禱。鴨洲居民本身是蜑家人,也是基督徒,在新界鄉村之中較為罕見。 小島人口不斷減少,至今只有3人在島上居住,由於島上沒有固定航線往返其他地區,平日人[罕至。其中一名在島上居住的村民兼長老陳秀冬於上周三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即使島上人口稀少,每天傍晚仍會到教會聚會,又稱「神叫我留守鴨洲,看守這個地方」。他又說,數年前體力較佳,平時會「通山跑,剪下樹,燒垃圾」,現時年事已高,「已經無周圍走,但晚晚都會祈禱」。 上周三政府安排傳媒到鴨洲預覽故事館,60年前曾登島旅遊的旅行家朱維德也隨團登島,與長老陳秀冬重逢。朱維德憶述50年代到鴨洲,拍攝村民生活,更親手繪鴨洲與周圍水域島嶼的地圖,現時部分照片與地圖已存放在故事館供市民觀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