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2年前加拿大國會已經通過立法,允許醫生實施「安樂死」(也稱「幫助死亡」),而有一些病人還想更進一步,希望能不在自己的家中離世,但又能享受到家庭般舒適的環境。目前多倫多的一些醫生正着手朝這個方向努力。
這些病人之所以有上述訴求,是因為他們考慮到,如果他們死在家中,他們的配偶卻還要繼續使用那間臥室,會有心理上的障礙。而另外一些病人則考慮到,他們生活在柏文大廈中,當他們的屍體被移出大廈時,不希望被鄰居們看到。
佩羅特醫生表示,目前已有殯儀館願意提供這樣的服務,為準備安樂死的嚴重病患者尋找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案,但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服務。
她希望能夠提供更舒適的環境,因此開始和多倫多的一些家庭,臨終關懷治療醫生和支持者一起,試圖建設一個致力於臨終醫療援助(MAID)的家園,他們稱之為「安樂死之家」(MAIDHouse)。
他們的願景是在多倫多租一個舒適的空間,像家一樣裝飾它,然後向符合條件的安樂死病人開放。病人的家庭醫生將在那裏與病人會面,然後在醫生的監督下,為病人用靜脈注射致死藥物,所需的醫療設備也減到最少。
本月早些時候剛成立的這個小組,已經建立起一個具規模的網站,聘請了一名房地產經紀來搜尋出租的多倫多房產,並向安省衛生和長期護理廳提交了一份籌款提案。衛生廳的發言人表示,該提案目前正在審查中。
加拿大「有尊嚴離世」(Dying with Dignity)組織的首席執行官勾克(Shanaaz Gokool)表示,「這是一個很獨特的項目,也是該國唯一的此類產品。」勾克是MAIDHouse創業董事會成員。
「我認為這將真正滿足那些因為某種原因不想在家裏死亡的人的需求,他們希望有一個安全的空間,有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在身邊,陪伴他們以「安樂死」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醫院倫理學家,MAIDHouse執行董事福爾曼(Thomas Foreman)希望,省府最終可以資助這個項目,因為它可以節省大多倫多地區長期擁擠的醫院的資金和空間。
家庭醫生劉秉純也認為,資金問題會是這一個機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是一個新動向,是大家將要面臨的一個真實問題。華人的文化傳統來說,不希望有人在自己家中離世,即便是自己的親人,因為這會帶來心理上很大的陰影。而那些已經飽受病痛的老人,既不願去醫院,也不願去老人院,能有上述所說的這麼一個機構,應該會得到病人的認可。」
「但如果這機構不能得到政府的資助,那這些病人要繳納多少錢才能入住?如果要交四五千元的費用,有可能會讓這些病人打消念頭。」
華人律師洪秉政,因為漸凍症而去瑞士實施安樂死,他當年的合作伙伴梁作禮律師昨日表示,「安樂死」是一種逐步推進的人道主義方式。「我們應該尊重那些飽受病痛的病人的意願,讓他們可以有尊嚴地、安詳地離開,不讓自己和親友們再忍受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