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獎:中國文化 立體呈現 李歐梵
【明報專訊】《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源自李歐梵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通識課講義。由於課堂的講義不同於書本形式,編者林驍花了不少心思和時間,疏理資料︰「李老師的講法有別於我們平日看到那種文本、知識的傳授,他其實是用多年來的學術訓練、廣泛的興趣和強大的好奇心來滋養我們。」
李歐梵選取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六個面向。首個為「英雄本色」,是以《史記》的〈項羽本紀〉作為閱讀的文本,從而帶出中國文化的英雄傳統。其次是「政教道統」,是以韓愈的〈原道〉為切入點,講述中國文與道的傳統;李歐梵借助西方音樂的變奏傳統,與韓愈寫作方法的相似性,教大家如何從音樂中讀懂〈原道〉,別出心裁。第三「江河歲月」就以蘇東坡的〈赤壁賦〉引出中國文化的抒情傳統。第四面向「飲食男女」則透過馮夢龍三言二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述說中國文化世俗一面。第五為「魑魅魍魎」,以蒲松齡《聊齋誌異.畫皮、畫壁》兩個為人熟悉的故事,帶出異端文學的傳統。最後是「魂兮歸來」,以魯迅〈阿Q正傳〉和《野草》分析其與傳統、現代的關係。讀者可在閱讀過程中,從一點的精髓串連整個文化脈絡,發掘不同面向背後所蘊含的中國傳統。
反傳統亦是傳統?
除了內容豐富,林驍認為李歐梵在編排文章的次序上,也有特別含意,例如他把魯迅放在「魂兮歸來」作為最後一章──魯迅為五四時期的文人,往往被認為是反傳統的代表,但李歐梵卻偏偏將他與傳統拉上關係。林驍指出,雖然一般人認為魯迅受西方思想影響,但實際上他的文字、文風、文體和趣味都帶有傳統文化的痕?。五四時期的文人,同樣在傳統的文化滋養中成長,因為離傳統非常近,他們的反傳統才特別有力。
此外,李歐梵利用音樂、繪畫、電影、中西文化的異同等作為不同媒介,把原本枯燥的內容以更立體和活潑的方法表達出來,大大提高文本的閱讀性和趣味性。
■評審評語
「通古今之變」可謂本書宗旨,中西古今文學對照,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從希臘神話講到項羽,從《聊齋誌異》講到愛倫坡,或以電影譯名談古文,呈現獨特視角。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葉輝及鄭曦暉主持,逢周六晚上9時30分於港台第二台(FM 94.8-96.9)播出,港台網站(radio2.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Mine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香港書獎」由香港電台文教組及香港出版總會合辦,旨在推動優質閱讀文化,表揚優秀中文出版書籍。《開卷樂之第十屆香港書獎特輯》可於網頁重溫︰rthk.hk/10thbookprize 【欄目完】
■整理:吳麗沙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