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貧窮﹕棕櫚油需求增 引起印尼土地糾紛
【明報專訊】今天你吃過什麼零食?薯片、朱古力,還是餅乾? 你有沒有想過你手上的一包薯片,也有可能影響千里之外的印尼原住民的生活?
以武力佔領印尼小村 村民失去生計
我們常見的零食,例如薯片、朱古力、餅乾等,不少都用上棕櫚油製作。全球對棕櫚油的需求有增無減,2012年棕櫚油的產量便高達5000萬噸。印尼和馬來西亞是兩大生產國,佔了全球棕櫚油產量的85%。這吸引不少跨國公司到當地投資開發棕櫚園,可是隨之而來的是無日無之的收地與土地紛爭。
棕櫚油公司豐益國際(Wilmar)的子公司便被揭發2011年以武力佔領印尼一條小村Sungai Beruang,令村民失去生計。公司回應指村民並無合法土地擁有權,但原居民世代居於當地,難以擁有明確的土地擁有證明。另一方面,棕櫚園雖為印尼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工人生計卻不一定得到保障。根據印尼2013年公布的官方數字,超過七成棕櫚園工人收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
不少食品企業都會用上棕櫚油,但它們大多不會直接生產,而是從豐益這類生產商採購得來,因此,食品企業如能制定環境及社會守則,在選擇供應商時按其環境及社會表現評核,並加強監測,將能大大提高對生產者和社群權益的保障。
上市食品公司社會責任表現不及格
現時全球約有6億農戶,當中約有94%為小農,當中約四分之三集中在亞太區。因此在香港上市的食品公司業務對鄰近地區的農民生計影響甚巨。樂施會2017年10月發表「食品相關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環境及社會)調查報告」,檢視本港61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食品公司在環境、社會範疇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調查發現全體公司不及格。這些大集團合共市值高達港幣5000億元,但有九成在選擇供應商時沒有訂定環境及社會守則。當中只有5家公司在選擇供應商時,要求對方須遵守公司所制訂的社會及環境守則或考慮其遵守守則的表現。然而,這5家公司均沒有監察機制。
引包容商業策略 培訓小農增競爭力
除了慎選供應商,食品製造商亦可引入「包容商業策略」(Inclusive Business Strategy),在商業過程中讓貧窮人口受惠。以食品業為例,企業可直接或要求供應商聘用及培訓貧窮小農,令他們增強競爭力,從而增加收入。聯合利華(Unilever)便與供應商合作,為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的小農戶提供技術培訓。當地農戶受訓後,每公頃農地的蕃茄生產量增加了7.5公噸,生計得以改善。新技術更減少耗水1500立方米,有效保護水資源。可是在上述調查中,高達九成本港上市食品公司(57家)並無任何「包容商業策略」。除了需要食品公司的自律,樂施會也建議港交所作為監管機構,應提升披露標準,要求食品公司加強披露其社會責任的表現。
我們作為普羅大眾,又有影響力嗎?其實企業十分重視消費者的聲音,因為這關乎公司聲譽及銷量。2013年,樂施會便收集到20萬人聯署,成功說服可口可樂承諾在採購蔗糖時會尊重居民的土地權益,你曾參與聯署嗎?
下次「食好西」時,不妨多想一想食物背後的故事;我們作為消費者,又可以擔起什麼角色?
文:樂施會
圖:Tom Greenwood/樂施會
[通通識 第5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