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統計處1月公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估計全港約有9.27萬個茤苤A近21萬人棲身,是統計處針對茤郇晙d以來新高,更有逾5000名茤虳~民為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和專業人員。有關注團體認為,近年茤觓痕髐W升、茤苳嶉鬮羆W加,反映政府房策失效。
統計處2014年起針對茤郇晙d,2015年發布首份分間樓宇單位的住屋狀G報告。根據2016年6月至8月進行的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推算,全港約有2.71萬個住宅單位被分間成9.27萬個茤苤A平均每個單位被分間成3.4個茤苤A約有9.18萬戶共20.97萬人居住,每戶平均2.3人。對比2015年調查的8.88萬個茤苳19.99萬人入住,茤邾ぁ堣峏~住人數分別上升4%及5%。茤衪捫n中位數為108平方呎,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56.5平方呎。
有逾5000行政專業人員居住
是次調查並披露茤苳愬噸~狀G,近21萬茤苳H口中,約11萬人是工作人口。若以職業劃分,經理及行政級人員佔整體茤苳2.8%,1.7%是專業人員,最多人從事服務工作及銷售,佔36.5%,其次是非技術工人,佔26.6%。茤虷矰嶁C月收入中位數為1.35萬元,低於全港家庭住戶的中位數2.5萬元,每月租金中位數為4500元,租金佔收入比率中位數為31.8%,與居於私人住宅單位的30.7%相若,但全港家庭住戶的相應數字為13.6%。
25歲以下青年佔近三成
數據又顯示,近三成茤苳嶈O單人住戶,二人家庭及三人家庭分別佔30%及25%,約15%是四人家庭。按年齡組別分析,28.4%住戶是25歲以下人士,25至44歲住客佔39.4%,45歲以上人士佔32.2%。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表示,近年愈來愈多由家庭分拆出來的下一代,希望追求獨立空間,寧願搬進茤苤A更多業主也覷準茤苭奕鶠A購入單位後分間作裝修較精緻的茤苤A吸引更具負擔能力的市民租住。何喜華認為,在公屋供應嚴重不足下,茤訄暋D預料會持續惡化,建議政府重設「臨時房屋區」,並大規模增建公營房屋。
議員指房策失效 促增過渡房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麥美娟表示,茤訄暋D愈趨嚴重,政府近年推出的房策未能紓緩茤苳嶆礅峓x難,促請政府增設過渡房屋,並重推租金津貼等措施。社會服務聯會表示,茤苳嵷~住環境惡劣情G有增無減,租金持續上升,令人憂慮。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港人買樓要不吃不喝19.4年
美國調查機構Demographia第14年進行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涵蓋中國、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等9個國家共293個城市,以當地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當地的樓價負擔能力,統計數字截至2017年第3季。報告顯示,全球有26個大都會的樓價達「極度嚴重地難以負擔」,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買樓的地區,樓價對入息中位數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升至2017年的19.4倍,即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樓價持續高企,難怪愈來愈多基層市民棲身茤苤C
◆茤郅P香港住屋問題(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利用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香港的住屋問題。
參考答案
◇樓價問題
香港樓價貴,根據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的樓價負擔能力調查,香港的樓價中位數是香港人年收入中位數的19.4倍,香港人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可憑薪金買到一個住宅單位
◇租屋問題
私人住宅方面,樓價高升下,連帶住宅單位的租金也高企,以中位數計,私人住宅租金佔收入三成,開支令人難以負擔。廉租的公屋單位少,致21萬人居住在環境較差的茤苳丑C青年或因原住單位缺乏私人空間,故搬到狹小但租金廉宜的茤虳~住,44歲以下人士就佔整體茤虷礅近七成
公營住屋方面,現時申請公屋人士日增,輪候時間不斷增加,通常需候4年或以上才獲分配公屋,其間市民被迫捱貴租或住茤苤A生活素質受損
◇住屋素質問題
香港居住面積細,有21萬人住茤苤A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56.5平方呎,全港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亦只有161.5平方呎。細小的居住空間會限制住戶日常活動,降低其生活素質
◆延伸回應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樓價高企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兩個影響。
解題
影響除了探討正負面、長短期,也可試從不同持份者角度出發,以下選取「本地市民」和「外地人才」的角度,從他們在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上的角色,分析樓價高企的影響。
參考答案
◇本地市民: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18年1月發布調查,顯示租住和自置單位的市民分別有約83%和約66%表示完全沒有可以「放膽消費」的感覺,甚至需要減少日常開支。可見住屋開支增加,會降低市民消費意欲,不利本地經濟發展
◇外地人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17年11月發表《2017國際人才排名》,香港得77.9分,比2016年下跌4.6分,排第12名,當中在吸引人才能力的排名,由2016年的第5名跌至第11,其中包括樓價在內的生活成本指數細項排第61名。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尤其住屋開支,即使公司提供住屋補貼,住宅單位的質素也未必能追上其他地區,減低外國專才到香港居住及工作的興趣。欠缺國際人才和知識交流,長遠會降低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及影響本地經濟發展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5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