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被認為是他在政治上重出江湖的重要標誌,似乎更加坐實了他將在今年3月兩會上出任國家副主席的傳聞。對於王岐山的新職,有不同的解讀,一說他將利用在美的人脈關係,協助習近平處理對美外交;二說他將利用自己反貪經驗,繼續為反腐敗出謀獻策;三更有說是利用他的經濟長才,為應對中國經濟挑戰擔任救火隊長的角色。這樣說來,王岐山似乎無所不能,但既然如此,十九大上又為何不將他留在政治局常委中而要連中委職務都退掉呢?為何要再讓他以一個普通中共黨員的身分來出任國家副元首呢? 王任國家副主席 或有更深層考量 先來看看中國憲法中對國家副主席角色和職權的規定,和國家主席一樣,副主席也由全國人大選出,任期只限兩屆;國家副主席協助主席工作。受主席的委託,可以代行主席的部分職權。主席缺位時,由副主席繼任。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時,由全國人大補選;在補選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暫代主席職位。如果王岐山真當選國家副主席,在習出缺時,由王繼任,王也出事時,則由預定出任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栗戰書繼任。 再從實際情況看,國家副主席歷來是虛位,王岐山任此閒職,應該是鼎力相助習近平。他可能代習承擔一些國事活動,代習出訪或接待外賓。但若說處理中美關係,他在主持中美經濟對話時的表現並未見有突出之處;若說繼續統籌反貪腐,則對繼任的趙樂際不公;至於中國經濟,朱總不說,溫總不問,習近平已掌控大局,王岐山從何置喙?所以說,王做國家副主席最大的可能性與習近平2022年的去向相關。 由於十九大未出現習近平的接班人,5年後習的動向有3個可能,一是連任中共領袖,但礙於任期所限,須卸任國家主席;二是仿江澤民例,卸任黨政職務,連任軍委主席;三是仿胡錦濤例,黨政軍全退。未來王是否可能接任國家主席,與黨主席習一道輔佐習的接班人,或習全退後再以顧問委員會主任身份垂簾聽政,總之,王岐山此例一開,習的未來就有無限可能:即使不入中委,也可發揮餘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