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有網民於2017年11月14日上載一批攝於垃圾站的照片,站內有一批放滿舊鞋的紅白藍膠袋,當中包括皮鞋、露趾平底鞋等。照片上載者稱,「一般家居很少丟棄如此大量鞋」,故懷疑垃圾站內的舊鞋與慈善機構發起的舊鞋捐贈活動有關。
當時明愛九龍社區中心與香港喇沙會剛合作發起「好.鞋子」回收計劃,收集成人或小朋友鞋子,送給非洲喀麥隆居民;中心後來回應事件,指活動收集所得的鞋與照片所見舊鞋無關,由活動中募得的8萬多雙鞋已被妥善處理,並正預備運往非洲。《明報》記者當日下午到現場未見有關棄置鞋子,附近街坊及清潔工人對此亦不知情。
明愛:與活動無關
事件引起社會就捐贈問題熱議,其中有意見認為與其捐鞋,捐款更適合,因過程會浪費大量運輸費用,運輸過程亦會造成額外污染。明愛九龍社區中心高級督導主任賴仁彪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指出,明愛在喀麥隆有40多個堂區,長期服務當地居民,捐鞋要求是當地神父提出,當地人的確有相關需要。就捐鞋會花費大量成本,他指如扣除運費、當地物流費及政府收費後,每對鞋平均成本為4元3角,比運用捐款買新鞋划算。
指捐鞋由當地提出 有實際需要
有意見認為,捐鞋行動或會打擊當地經濟,就此東非共同體於2016年提出,期望於2019年禁止二手衣物及鞋入口,以保護當地製造業。東非共同體包括布隆迪、肯尼亞、盧旺達、坦桑尼亞、烏干達及南蘇丹6個國家。有在肯尼亞參與「舊鞋救命」的台灣義工則指出,募得的舊鞋會直接交到有需要人士手上,他們一般沒經濟能力購買二手鞋,故認為捐贈不會打擊經濟。
■相關概念
捐贈(Donate)
沙蚤(Chigoe flea)
二手衣物(Second-hand clothes)
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
■知識增益
捐鞋助非洲居民預防沙蚤病
2010年非洲曾爆發沙蚤病,兩個月內有多達2萬人受感染,更有患者因此雙腳潰爛甚至死亡。沙蚤病為寄生蟲疾病,沙蚤一般會先入侵患者腳部,再吸血、生長及繁殖,再漸而擴散至全身如臀部、嘴唇及眼皮等。保持衛生及穿著合適的鞋可助預防有關疾病,但當地不少民眾因經濟原因未能買鞋保護雙腳,故有慈善機構發起捐鞋活動,如由台灣人發起的「舊鞋救命」計劃、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與香港喇沙會發起的「好.鞋子」回收計劃等,以助當地人免受沙蚤病威脅。
衛生爭議:
加納2011年禁二手內衣褲入口
因衛生問題,加納政府於2011年起禁止二手內衣褲入口。事實上類似禁令曾於1994年出現,但一直未有實行。有外媒報道指,其中原因為當地消費者對二手衣物市場需求很大,二手衣物一般由歐洲國家入口,貨品價格比本地生產更低,受當地人歡迎。就衛生問題,加納首都阿克拉一名商人接受訪問時承認,部分二手內衣褲或會有污漬,但表示消費者購買時會篩選貨品。有消費者亦表示,自小穿著二手衣物,沒有因此造成健康問題。除加納政府外,坦桑尼亞政府早於2003年禁止入口二手內衣褲,支持者認為禁令出於衛生及尊嚴考慮;但有反對聲音認為有關衣物已經消毒,沒證據證明會損害健康。
捐贈打擊經濟
肯尼亞紡織就業數字下跌
據樂施會統計,全球有逾七成二手衣物最終會送往非洲,以肯尼亞為例,每年均有約10萬噸二手衣物及鞋捐贈到當地。當地的紡織業因二手衣物受到打擊,肯尼亞有媒體報道,當地於1980年期間有50萬人獲聘於紡織工廠,但至2015年紡織工廠就業人數大幅下跌至2萬,故肯尼亞政府擬禁二手衣物進口市場,以促使消費者購買本地衣物,保護當地工業。有意見認為,禁令帶來好處,同時有不良後果,如會打擊當地依賴二手衣物貿易的商戶。
[通通識 第4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