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化石燃料風險增 撤資潮起
解決氣候變化近年成為不少國家迫切課題,有大投資者陸續撤走化石燃料相關投資,部分國家主權基金亦有類似決定,主要憂慮各國政府為氣候變化問題向化石燃料業界開刀,亦擔心化石燃料被潔淨能源取代,影響投資回報。
稅高回報跌
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後,全球逾190國加入,承諾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減緩全球暖化,不少環保組織呼籲各國停止投資化石燃料,抗衡油氣巨企否定及扭曲氣候變化的做法,以助盡早達成協議目標。據倡議撤走對化石燃料投資的組織350.org估計,近年已有逾700大型投資者全面或部分停止投資化石燃料,例如美國哈佛大學去年4月宣布暫停涉及360億美元的油氣投資、挪威主權基金停止投資煤炭業等嚴重破壞環境的產業,以及愛爾蘭國會去年通過決議,撤走愛爾蘭戰略投資基金所有對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投資,料成全球首個完全停止投資化石燃料的國家。
撤資除了涉及道德考慮,亦關乎投資回報:加入《巴黎協定》的國家可能向化石燃料等高污染產業徵重稅,同時化石燃料亦漸被較便宜與乾淨的再生能源取代,令盈利減少。能源經濟及金融分析研究所金融總監聖齊洛(Tom Sanzillo)指出,繼續投資化石燃料的損失風險已超過獲利預期,投資者應作相應調整。
不過亦有學者及專家認為,倘過早停止投資化石燃料企業,特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力支持下,化石燃料未來數年間或仍是主要能源,撤資可能錯過回報機會。
劍橋大學等投資者亦表明會繼續投資化石燃料,認為有助向有關企業施壓,完全撤資則無助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不過去年5月埃克森美孚便曾成功游說股東,否決公司就氣候變化問題作壓力測試,藉投資緩解氣候變化的成效頓成疑問。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