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康文署轄下體育場地一向供不應求,並出現炒賣情况。近日一個名為「Meetup」的新興社交平台App,出現大量持有康文署場地的人,透過該程式舉辦活動,聲稱讓網友「共享」有關場地,並收取每人50元費用,變相「分租」場地,搞手又不諱言是透過「槍手」代為排隊訂場。
搞手稱多出場地 收回成本
本報事後致電有關搞手,他堅持有關做法沒有違規:「有咩問題呀?全世界都咁做!」他指自己因教授羽毛球需要訂場,有時多訂了場才放出來讓網友玩樂,又強調自己只是收回成本,包括場租、聘請槍手的費用及羽毛球費用,「7個人(網友)嚟少一個我就蝕」。他又指很多想打波的人「又無場,又難約friend」,故不少人願意參與Meetup上的活動。
署方:倘證違規可停租180天
康文署回應指出,如證實租用人違規轉讓用場許可證,可暫停其租訂體育設施資格180天。該署又強調會繼續密切留意懷疑轉讓康體設施或炒賣用場許可證的情况,有需要時會加強巡查及核實租用人身分。
康文署又指出,一向積極推廣「普及體育」,鼓勵團體和市民租用該署場地自行舉辦活動、訓練課程或比賽,團體一般會向參加者收取費用,以彌補其行政及活動等方面的開支;個別人士在康樂場地參加收費訓練活動或舉行比賽,亦屬十分普遍及正常。只要有關活動遵守相關康體設施使用條件,該署容許這類活動(不論是否收費)在轄下康樂場地進行。
Meetup由美國人創立,旨在讓互不相識的網友自由參與或舉辦活動,達至交友及集齊活動人數的效果,近日在本港興起。本報記者在Meetup登記成為會員,發現該平台有大量活動,除了組隊參與體育活動,更有不少相睇、飲食聚會、拓展商業網絡等活動。其中不少人透過Meetup在康文署轄下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等舉辦活動,令應用程式變成康文署場地的「散貨場」。本報曾向Meetup查詢,截稿前未有回應。
場租118元 搞手收350元
本報記者上月初在Meetup登記成為會員,並參與一個位於灣仔港灣道體育館舉行的羽毛球自由比賽的活動,活動搞手為一羽毛球教練,列明接受7人報名,兩小時活動每人收費50元,假若滿額,搞手共可收取350元。根據康文署資料,該體育館逢周一至五晚上羽毛球場每小時場租59元。
記者當晚到達球場,只見該羽毛球教練已在旁邊另一球場與學員一對一訓練,並着參與者自由打球。7名互不相識的網友便在兩小時內輪流「跟隊」使用該場地打羽毛球,教練並無參與,事後該教練向7名參與者收取每人50元。Meetup顯示,該羽毛球教練單是本月便舉辦超過50次羽毛球活動,大部分在康文署轄下場地,並在平日放工或周末等黃金時間舉行(詳見另稿) 。
放工周末黃金時段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鄺俊宇指出,康文署轄下場地不足,市民欲訂場更是「一場難求」,「正常一個人成個月都book唔到一個場」,導致相關場地「有價有市」,「一係你就用佢50蚊一個鐘,一係你自己朝早6點去排隊」。他指有關教練一個人坐擁如此多康文署場地,情况並不健康亦不妥當,如此「共享」場地並收錢屬「灰色地帶」。他指康文署應正視有關問題,盡快檢討訂場機制,將場地分配給真正有需要的市民,長遠亦應興建更多康體設施。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