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立法會衛生事務、教育事務及福利事務3個委員會昨日舉行聯席會議,討論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醫管局指,2016至2017年,約3.2萬名兒童及青少年接受精神健康服務,其中約2萬名為12歲以下;非緊急個案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為69周,即超過一年,遠超成人輪候的12周。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兒童及青少年需較長時間建立信任,加上醫生人手不足,增加輪候時間。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在會上表示,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科於2016至2017年共為3.2萬人提供服務,其中約1.2萬名為12至17歲青少年,2萬名12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緊急和次緊急個案,首次見醫生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為2周及8周,非緊急個案是69周,而成人首次見醫生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12周。有議員質疑,為何成年輪候時間較青少年短。庾慧玲解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的專科醫生有限,延長輪候,但引入護士診所協助評估後,已加快輪候。 醫管局表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共有349名精神科醫生;由於提供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的專業醫護人員,同時支援其他精神科服務, 故沒有單純支援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的人手的分項數字。 須建立信任 診治時間多成人兩倍 曾在公院兒童精神科工作的醫生指,以往主要跟進自閉及過度活躍童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近年多了焦慮和抑鬱個案,包括不願上學等;而診治青年患者需花時間建立信任外,亦要與其父母會面及閱讀學校的報告,較成年人多兩倍或以上時間,最理想需時至少半小時,但輪候人數眾多,每次診症僅約10分鐘。 醫管局精神科專科醫生人手不足,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通常由未考獲專科的前線醫生擔任青年精神科醫生的角色,再由專科的中層醫生及教授作監督,因整體公院的醫生不足,加上診症時間較長,故增加輪候時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