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25日加新社電)卑詩大學(UBC)華裔女博士生領導研究一項新科技﹐檢測牛肉碎中攙雜的其他動物肉及動物內臟。
這間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新科技﹐使用裝備激光的光譜儀(spectrometer)﹐以及統計分析的方式﹐識別牛肉碎中其他成分。
DNA測試已經可以分別出肉類產品中的其他物種﹐但無法分辨出混雜在相同物種肉類中的內臟﹐如心臟、肝臟、腎臟與胃臟等。卑詩大學的新科技可以做到這兩方面。
研究主要作者、卑詩大學土地和食物系統系博士研究生胡雅西(Yaxi Hu, 音譯)表示﹕「這也許填補了空白。」
胡雅西說﹐當某種食物產品佔據市場較小份額﹐不道德的公司便有可能﹐將這種肉類攙雜在高價值食物中。
她估計﹐由於在北美較少食用內臟﹐可能被混入肉類。
該項研究沒有確認﹐是否真的發生這種事情﹐但卻為今後的研究打下基礎﹐可檢測加拿大超市售賣的牛肉產品中﹐是否混雜了內臟。
胡雅西與其他食品科學學生展開試驗﹐將牛肉與內臟混雜一起﹐然後用光譜儀檢測。
動物產品具有不同的化學構成﹐其分子對激光能量反應不同。光譜儀捕捉了反應的圖像﹐並將這種資訊存儲在數據庫中﹐可與其他樣本比較。
胡雅西說﹐這種科技並不太複雜﹐行業與政府很容易採用。只是需要一部光譜儀及軟件﹐連接在光譜影像的數據庫上。
加拿大自然科學及工程學研究委員會(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等機構資助了這項研究。
2013年歐洲發生攙雜馬肉醜聞﹐是最轟動的食品攙假例子。數個國家的牛肉產品中被發現混有馬肉﹐引起消費者憤怒。
加拿大也不例外﹐加拿大食物檢驗局(CFIA)委託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研究發現﹐從全加各地雜貨店抽查的肉腸樣本中﹐20%含有商標上未標明的肉類。
胡雅西說﹐她更擔心未標明肉類的安全問題。她說﹐她對食物造假感興趣﹐因為她來自中國﹐2008年時﹐中國的牛奶和嬰兒配方奶﹐被揭出攙有三聚氰胺(melamine)﹐導致超過5萬名嬰兒入院治療﹐6名嬰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