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民研﹕回歸後第三高分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了逾224項新措施,其中較為矚目的包括房屋、創新科技、減利得稅及教育政策等,動用公帑數以百億元計(見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晚公布即日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8%受訪市民滿意報告,14%不滿,評分為62.4分,僅次於曾蔭權2005年剛上任以及2007年剛連任特首後發表的施政報告,成為回歸以來第三份最高分的施政報告。建制派認為報告在多項民生範疇均有創新政策,少蚞布F治是「有智慧的做法」。泛民亦認同個別政策惠民,但批評特首迴避政改等政治議題,「用經濟粉飾太平」,無助修補社會撕裂。
明報記者
特首林鄭月娥昨公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成為重點,當中她勾勒新的置業階梯,表明以置業作主導,在私樓與居屋之間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以混合發展模式提供「首置」單位,只限從未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政府明年底將以先導計劃形式推行,選取在賣地表內一幅觀塘安達臣道私樓用地,料可提供1000伙「首置」單位,最快2021年推售。
綠置居白居二痡`化 「房屋非簡單商品」
林太同時提出將「綠置居」(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及「白居二」(擴展居屋計劃第二市場至白表買家)計劃痡`化,又稱會與財政司長陳茂波商討,研究能否上調目前450萬元或以下物業才可申請九成按揭的界線,以協助市民「上車」。
林鄭月娥形容房屋問題在眾多民生議題中「最嚴峻、最棘手、最複雜」,並表明房屋不是簡單的商品,市民擁有自己的房屋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本屆政府有決心扭轉局面。她的房策主打賣點是政綱提及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定位為居屋與私樓之間,讓收入超出居屋限額而無力負擔私樓的市民重燃置業希望。
不礙公營房屋 發展商賣地表尋地
林太說,由於公營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因此「首置盤」以不影響公營房屋供應為前提,會來自發展商擁有或政府出售的土地。初步構思是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以公私營混合發展模式興建,即發展商投地興建私樓以外,須遵從地契條款,設計、興建及出售指定數目「首置盤」,出售對象的資格由政府釐定,包括必須是居港滿7年的永久居民及從未在香港置業;而「首置盤」入息下限將以居屋入息上限劃線,上限則訂於居屋上限30%。以房委會今期銷售的居屋為例,「首置盤」家庭入息限額會訂於52,001元至6.8萬元之間,而單身人士入息限額則訂於26,001至3.4萬元之間。
她續說,由於「首置盤」是新構思,故以先導計劃推行,當局已選取賣地表內一幅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地皮作試點,預料明年底拍賣,政府將於明年中公布計劃細節。運輸及房屋局補充指該幅地皮面達約2公頃,鄰近安達h,估計可建1700個單位,包括1000個「首置盤」及700個私樓單位。
政府消息稱,安達臣道地皮明年底拍售後,預計5年後可獲發出入伙紙,之前30個月可預售樓花,即最快2021年可預售「首置盤」單位。
入息上限3.4萬至6.8萬
消息人士續稱,「首置盤」單位售價及面積會參考合資格人士負擔能力,按統計處數據,現約有5.5萬戶入息介乎5.2萬至6.8萬元之間,並在地契列明條款要求發展商遵守,「地契一定會寫明要照顧超出居屋入息限額30%的市民,要符合負擔能力,單位最高及最低面積係幾多等」,不擔心發展商會建成豪宅盤出售,否則屬違反地契,會按現有懲罰機制處理;而當局初步傾向由發展商負責銷售及審核申請者資格,政府也會提供按揭優惠。
轉售限制方面,消息稱「首置盤」轉售年期會較居屋嚴格,細節待定,至於如何處理補價問題仍需再研究。
對於多個發展商早前表明有意將持有的地皮發展「首置盤」,消息人士稱政府會先選取賣地表內一幅土地試行,其餘申請日後再作研究。林太昨會見傳媒續稱,不會以一個「補地價較平」的方法來吸引發展商興建,並稱由於「首置盤」是新設的房屋類型,需試行以了解市場反應。
官商勾結質疑 林鄭:要成功需合作
被問及「首置盤」以公私營模式發展會否擔心引起外界官商勾結的質疑,林太表示,近年本港的公私營合作均被「扣上帽子」,對香港非常不利,並稱過往經驗顯示若政策要成功,需要商界及政府合作。
房委會委員劉國裕認為,政府先選取私樓地皮並撥出部分用作興建「上車盤」方向正確,認為在目前樓價下,政府應透過減少私樓並轉作資助房屋,相信可令夾心階層受惠,但認為只有千個單位是「雷聲大,雨點小」,應增加數目。
社區組織協會擔心綠置居痡`化將拖慢公屋編配輪候時間,導致未能適時支援輪候冊家庭。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