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棕地九成私人
【明報專訊】發展局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的文件顯示,發展棕地面對兩大挑戰,包括土地業權及處理現有棕地作業。以洪水橋新發展區為例,受影響棕地約190公頃,約九成是私人土地,涉及逾300個經營者及約3000個工人,政府雖在該區為受影響作業預留指定用地,但部分需露天運作,進駐多層大廈是否適合物流及倉庫以外的作業亦有待研究。
根據政府資料,洪水橋新發展區總面積714公頃,其中約190公頃是棕地,政府已在北部邊陲預留約24公頃,將部分棕地作業重置到多層大廈及露天用地,另預留37公頃作現代物流設施。
發展局:錦田一帶棕地潛力小
至於較小型的棕地,發展局初步認為若有小型棕地群鄰近現有已發展地區,而相關基建有空間提升以容納新增人口,這些棕地有潛質作房屋發展;以屯門新落成的欣田h為例,當中涉及清理約4公項土地,其中大多原本是棕地,但錦田、石崗、八鄉的棕地由於缺乏綜合基建及受制於機場高限,發展潛力相對小。
露天倉經營者:至少預留一半供重置
新界露天倉經營者協會主席鄧坤盛關注新發展區棕地作業者安置問題,以洪水橋為例,預留三分一棕地作重置及現代物流設施並不足夠,至少應預留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