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拉布主戰場 吳亮星剪布開先例
【明報專訊】過去數年立法會財委會「拉布」較多,最初泛民拉布方法較溫和,如財委會2009年底、2010年初審議高鐵撥款時,民主派議員在財委會上,先後以質疑部分建制派議員有利益衝突、透過不斷提問方式拉布,最終高鐵撥款財委會共花了逾25小時審議才能通過。
葉國謙曾提改程序 遇190萬修訂
2012年,有激進派議員開始以提出大量臨時動議(俗稱37A)方法拉布,如2012年6月時,為拉倒政府架構重組,人民力量議員在財委會提出300項37A,最終立法會換屆時亦未能表決有關項目。及後民建聯葉國謙曾提出修改財委會會議程序,限制每名議員在審議撥款時,每項議案只能提出一項動議,但遭到泛民激烈反對,聯手提出逾190萬項修訂截擊,最終亦不了了之。
2014年政府申請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泛民再以大量臨時動議拉布,但遭到時任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剪布」,僅接受當中25項動議,泛民雖然仍以大量提問方式拉布,但在財會第7次審議項目、會議完結前,吳亮星突然「劃線」阻議員再提問,並宣布進入官員答辯及表決程序,令項目在爭議聲中通過。
有關剪布方式成為「先例」,及後泛民雖曾就成立創科局、高鐵追加撥款等多項議題拉布,包括提出修訂、不斷發問、提休會動議、中止待續議案等,在主席運用權力下,都已能讓項目表決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