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港居住逾30年的杜大偉笑稱自己「是真正的香港人」,因英國已沒有家,只剩年邁母親,閒時會回去探望,故香港才是他的家。 「1970年代的英國人有仇富的心理,覺得有錢人是靠旁門左道致富,人們應靠工作掙取金錢。」杜大偉說,這種風氣令他當時覺得十分沮喪,故那個年代首次踏足香港時,覺得香港很不一樣,對任何人都很積極友善,當時的人不會妒忌香港首富李嘉誠,他們相信只要勤奮工作,也可以成為「第二個李嘉誠」,對未來充滿樂觀。惟1998年後,港人陷入經濟困境,往後的經濟發展只有少數人得益,同時物價不斷上升,人們開始有如1970年代英國的仇富情緒。 指英不覺港重要 中國看準港優勢 2003年香港經濟低迷時,杜大偉購入淺水灣一個單位,雖是既得利益者,但他理解港人仇富感受,不過港人若要「獨立」,或盼望英國政府再次接管是沒可能。他表示,「殖民地時期,英國沒有投放太多注意力在香港,集中處理與歐洲的關係,不覺香港重要;反而中國看準香港的優勢,視為對外開拓市場的港口」,故香港優勢仍存,並鼓勵新一代港人勿因仇富而故步自封,應善用香港與內地關係的長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