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調查指出,中國有54.5%的青年研究人員認為工作壓力過大,已經影響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且薪水過低,生活入不敷出,自嘲不過是個「青稞」(與科諧音)。
中國青年報與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針對1970年後出生的年輕科研人員,進行「青年科研人員生存發展狀況調查」。
報告顯示,中國有46.15%的青年研究人員認為,工作中最大的壓力源自於研究項目和經費的競爭,不少人正因為經費申請困難,壓力過大,自嘲是個「青稞」。
報道分析,研究人員的壓力大小與職階高低成正比。領導研究案的計劃主持人所面臨的壓力是助理研究員或兼任研究員的2倍,高達66.7%的人把從事研究或實驗之外的時間全部投入在申請經費上。
調查顯示,青年研究人員普遍認為薪資過低,工作壓力與收入不成比例,「月薪8000元人民幣的何止是復旦教授?」
「應發一萬五,到手八千元」,日前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將自己的薪資條放到網路上引發熱議,讓中國大學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薪資遭到剝削問題浮出水面。
由於研究單位往往要求研究人員要做出成績,否則難以拿到全薪,這樣的追求績效的作法讓很多研究人員甚至難以維持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