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日農推稻米舞 鼓勵年輕人吃飯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一名身穿和服的花甲老嫗在大街小巷熱舞的影片,近日在日本引起關注,背後原來是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JA全農)為宣揚國產稻米魅力推出的新計劃「No Rice No Life」。組織盼藉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稻米舞」,吸引年輕一代多吃米飯,以支持本土農業及保育農地相關生態。
飲食西化 人均稻米消耗量銳減
日本約在距今逾3000年前的繩文時代,由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引入種植稻米技術,因氣候適宜稻米生長,令稻米漸成日本人的主食,亦成為日本文化重要一環,例如至今日皇明仁仍會按照傳統,在皇居內的水田親手種植稻米用作祭祀,以祈求五穀豐收。不過米飯對日本民眾的吸引力卻漸漸消失。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人均稻米消耗量已由高峰期每年118.3公斤大減至2013年的56.9公斤,即大約每人每天只吃兩小碗約150克的米飯,減幅達五成。專家指出,日本人飲食漸漸西化,與此同時單身人士增加,飲食上日益依賴速食,不少人變成「無飯一族」,加上社會高齡化,佔人口多數的長者胃納較少,也是米飯消耗減少的主因。
花甲老婦領舞 宣傳稻米健康
JA全農2017年3月推出No Rice No Life宣傳計劃,以擴大稻米消費量為目標,打響頭炮的是代表傳統的和服女性3人組大跳包含現代街頭舞蹈元素的「稻米舞」。「稻米舞」融入「米」字的筆畫,且有插秧、收割、大口扒飯的動作,歌詞則點出稻米對健康的好處,例如低脂、豐富營養素等。影片中年紀最大的專業舞者、活躍於日本國內外的長者舞蹈團Bamboo Shoot成員TachiFlower已屆60歲,突顯稻米讓人充滿活力的好處,亦成吸引民眾的焦點。JA全農稱,影片希望令人「一起唱,一起跳,變得更想吃飯」。JA全農除了在各網站上載影片,在日本JR東日本關東區的列車上廣播外,4月底亦舉辦「稻米舞」比賽,鼓勵民眾將活力舞蹈上載與人分享,宣揚米飯的魅力,比賽至6月18日截止。
稻米消耗減少影響甚多。JA全農米穀綜合對策部副總監中澤正良撰文指出,因稻米消耗減少,近50年日本米農生計大受打擊,整體戶數已減少約25%。另一方面,按稻米每年平均減產7萬至8萬噸計算,每年多餘出來的田地面積更達148平方公里,等同JR山手線所圍繞的面積兩倍。如田地不再用於耕種稻米,其所支持的生物多樣性,以至涵養地下等水利機能亦會隨之失去。他認為,在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因飲食導致的健康問題衝擊高齡化社會之際,回到以米飯為中心的「日式飲食」,相信有助改善健康,並緩減現代化生活對環境的衝擊。—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水稻田對生態的好處
?涵養水資源
?庇護水鳥繁殖覓食
?淨化水質
?調節微氣候
泰國香米曾失收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泰國2016年出現旱情,稻米失收,曼谷政府2016年把6月初出口的A級長米價格訂在每噸461美元(約3596港元),100%B級白米的出口價則為每噸456美元(約3557港元)。當時該國稻米出口價格大漲,且漲速是8年來最快,本港米商稱,泰國香米出口價格升5%。
2016年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南亞種植稻米大國同受旱災影響,出現失收,其中泰國稻米收成量因預料連續第2年下跌,導致國際米價上升。
米飯較快餐有益健康
全球化下,西方飲食文化在各地漸趨普遍,包括速食文化,故不少人均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脂肪、糖分及鹽分等,引致三高症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美式快餐大多包含加工肉類、牛排和漢堡肉等,以及含糖飲料,經常進食不利健康。
相反,米飯有抑制人體脂質含量上升的功效,以米飯為主食者較少罹患心臟血管疾病及肥胖症。
◆日本稻米消耗量減少(見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指出日本稻米消耗量減少帶來的影響。
?米農生計大受打擊:稻米需求減少,米農收入銳減,近50年日本米農整體戶數已減少約25%
?影響土地生態:按稻米每年平均減產7萬至8萬噸計算,每年多餘出來的田地面積達148平方公里,如田地不再用於耕種稻米,其所支持的生物多樣性,以至涵養地下水利機能亦會隨之失去
?文化承傳危機:稻米本是日本人的主食,也是日本文化重要一環,至今日皇明仁仍會按照傳統,在皇居內的水田親手種植稻米用作祭祀,以祈求五穀豐收。但稻米消耗量減少,以米飯為主的菜式愈趨罕見,日本傳統的飲食文化將難以承傳
延伸回應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及解釋全球化如何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
全球化引伸出飲食文化的轉變、經濟全球化促使跨國飲食企業進駐各地等
參考答案
?商品市場一體化:部分跨國企業如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業務在全球擴展,人們可在不同的國家購買相同的食品,打破地域界限,體現了商品市場一體化,令飲食口味愈趨統一,例如不少日本人已接受了跨國快餐店的食品,以米飯作為主食不再是常態
?麥當勞化:「麥當勞化」的4個主要特徵包括高效、可計量、可預測和可操控,讓跨國企業有一套固定的經營方式,有助開拓全球不同文化及背景的市場,例如麥當勞可大量購入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吸引草根階層食用
?餐飲選擇增多:全球化下,世界各地的大型餐廳都會在海外開店,人們的飲食口味因而轉變,不再獨愛傳統主食,例如在日本也可買到來自全球的食材,故不論出外用餐或在家煮食,食物的選擇均增多,選擇食用米飯的比率自然減少
?引入速食文化:快餐文化主要源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全球化下麥當勞等快餐店進駐全球不同城市,引入速食文化,加上大都市上班一族生活忙碌,愈來愈多人傾向選擇快餐
?全球在地化:很多跨國餐飲企業為吸引更多本地食客,會按不同地區的文化,注入本土元素,使食品更容易被當地人接受,例如香港的麥當勞曾供應飯卷及「碟頭飯」,吸引港人光顧。人們或因全球在地化下的食品符合口味,而改吃外來食品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4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