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小女孩銅像與華爾街銅牛對峙,前者被視為對抗「資本主義壓迫女性」的象徵。(網上圖片)
放大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默克爾警告勿對脫歐存幻想 文翠珊斥歐盟聯手抗英
文翠珊成38年來最受歡迎英國黨魁
普京安倍對話 冀重啟六方會談
美國防部查弗林涉收外國報酬 白宮歡迎
不滿選出亞爾巴尼亞裔議長馬其頓示威釀77傷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國際
 無畏女童戰銅牛 掀華爾街性別價值爭議

屹立30年的華爾街銅牛像是紐約地標,亦是華爾街象徵。但上月婦女節前夕,銅牛對面豎立起一座象徵女權崛起的「無畏女童」塑像,卻掀起一場華爾街的性別價值爭議。創作銅牛的藝術家斥女童像令銅牛背後關於自由、力量的正面信息,扭曲成男性主導資本主義對女性的壓迫,要求市政府將銅像移走。女童像創造者則認為,女童像突顯女性在華爾街企業決策層缺席的問題,強調應藉女童像推動兩性合作,而非排除女性。

置於紐約寶靈格林公園的銅牛像,是意大利雕塑家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於1987年花兩年時間創作。它以低頭作勢進攻的奮勇姿態,象徵堅強與力量,盼激勵面對股災的紐約人,現為長駐華爾街的著名公共藝術作品。無畏女童像則由金融企業道富環球投資管理(SSGA)去年委託雕塑家比斯瓦爾(Kristen Visbal)創作,鼓勵企業讓更多女性出任重要職務。女童像於今年3月7日婦女節前夕安放於銅牛像正前方,其雙手握拳叉腰,昂首挺立。不少民眾將女童像視作對抗金權,甚至拒絕向被指輕視女性的特朗普政府低頭的女權象徵。

雖然女童像原只計劃展出一周,但在數萬民眾聯署支持下,上月獲市長白思豪批准延長展期至明年3月8日婦女節。惟此舉惹起銅牛創作者迪莫迪卡不滿,他在本月12日舉行記者會,抨擊當局未徵求其同意,便讓女童像置於銅牛像前,侵佔其藝術空間,令雕像的創作意念「自由、世界和平、力量與愛」被扭曲,變成「男性沙文主義的標誌」。他強調自己「並非反對女性」,重申銅牛像代表的是超越性別的繁榮昌盛。其代表律師亦稱,女童像令銅牛像變成針對女性的「負面力量與威脅」,要求紐約市移除女童像,避免讓它與銅牛像扯上關係,並威脅控告紐約市賠償。

紐約市長白思豪曾讚揚女童像代表女性「勇於面對恐懼與權力」,為現今社會帶來啟發。他早前拒絕移除女童像,並在Twitter上回應說:「男性不喜歡女性佔有空間,這正是為何我們需要女童像。」他接受WYNC電台訪問時亦稱,銅牛雖包含了迪莫迪卡創作時的理想,但亦同時代表了存在男性強權的「華爾街精神」。

華爾街屢被斥為「男性俱樂部」。現時美國各間大型銀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高盛等均非由女性執掌,即使有份推出女童像的SSGA,11名董事局成員中亦只有3名女性,28人領導團隊中更只有5名女性。紐約大學金融歷史學家西拉(Richard Sylla)稱,華爾街由美國首任財長咸美頓(Alexander Hamilton)創始以來,幾乎已是全男性領域,沿襲至今。

不過近年華爾街企業開始嘗試改變,如加拿大皇家銀行的紐約分行本周延攬女性顧問加入,旨在創造多元工作團隊。SSGA發言人稱,無畏女童是一個象徵,顯示女性有能力成為金融業界的重要部分,亦應當成為其中一員,「我們相信女性的才能與領導能力可推動市場蓬勃發展」。女童像作者比斯瓦爾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強調,女童像並非要挑戰或抹殺銅牛像的意義,而是顯示兩者共存,強調兩性可互相合作,「寶靈格林公園有空間容納兩個雕像,拒絕無畏女童存在,意味拒絕女性在商業世界增加曝光」。

明報記者 羅睿琪

 
 
今日相關新聞
無畏女童戰銅牛 掀華爾街性別價值爭議
欠實質行動 女性平權恐淪噱頭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