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點:對比看蕭紅「圓缺並存」
【明報專訊】他連忙又取一片黑麵包,塗上一點白鹽,他學?電影上那樣度蜜月,把塗鹽的「列巴」先送上我的嘴,我咬了一下,而後他才去吃。一定鹽太多了,舌尖感到不愉快,他連忙去喝水:
「不行不行,再這樣度蜜月,把人鹹死了。」
鹽畢竟不是奶油,帶給人的感覺一點也不甜,一點也不香。我坐在旁邊笑。
——〈黑「列巴」和白鹽〉蕭紅(節錄)
在蕭紅的《商市街》中有〈黑「列巴」和白鹽〉一文。「在上段的文字中,有多處的對比,包括黑與白、甜與鹹、餓與度蜜月。」吳美筠分析,電影中亦有描述兩人吃黑麵包點白鹽的鏡頭。
比較之下,透過書中的多種對比,便更強烈地帶出了蕭紅當時「圓缺並存」的生活狀態,最終觀眾還是要回歸文學作品。(圖1)
■場外加映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師生在戲劇演出前,曾參加演前工作坊,演出特定的故事內容。上智英文書院中文老師何文娟提到,「劇場演出生動呈現文學作品的改編方法,如『孔明借箭』中,電影刪減了魯肅等角色的劇情,學生可嘗試思考改編動機」。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中三學生李依盈稱劇場活動後,她學會從鏡頭處理分析電影作品;梅靄筠同學亦指活動對中文寫作很有幫助,讓她體會到描述事件可以反映描寫對象的性格。
「7A班戲劇組」藝術總監一休表示,去年劇團已用文言文範文作為主題,運用戲劇教學將文言生動呈現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