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師廣益:情緒主導政治 後真相時代

[2016.09.29] 發表

【明報專訊】近日《經濟學人》一篇文章探討世界各地不少政客都以失實言論煽動選民情緒,反映我們正進入「後真相」(post-truth)的政治時代。似乎無論政客或選民都不再重視事實、真相,只憑「感覺」決定政治立場。文章舉例如在英國脫歐公投期間,脫歐派不斷宣傳英國平均每週要向歐盟交3.5億英鎊「會費」,雖然已被證實為誇大事實,但脫歐派仍然繼續以此宣傳。根據美國組織PolitiFact統計,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七成言論都誇張失實,只有4%是完全真確。

大眾偏聽 重立場不求真

失實言論不是為了誤導大眾,因為事實已經不是重點,重點在討好支持者:說一些支持者聽來順耳的說話,哪怕是誇張失實,目的只為鼓動支持者並挑起支持者與其他派別的分歧。

如果其他人打算用事實跟他們辯論,反而是正中下懷,因為辯論本身正正強化這種「敵我矛盾」。而支持者甚少被證據說服,反而會先質疑證據不可靠,爭拗結果只令支持者的立場更堅定,更團結支持該政客。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只看言論是否「撐自己人」,用高登的術語就是「私怨大過天」。

我們在香港同樣看見這現象:例如本土派不少人一直指控民主派當年支持「民主回歸」,支持把香港交到獨裁政權手上,事實是當年中國執意要收回香港,民主派爭取建立民主政制來「民主抗共」;又例如有批評每日150個名額的單程證制度是中共「殖民」香港、「溝淡」香港人的陰謀,事實上單程證配額制度在1982年的英治時代已經開始。

但這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繼續在網上流傳,結果令本應嚴謹細緻的政策討論,有時淪為空洞的口號叫囂、純粹發洩排外情緒。例如面對人口老化,全民退保的討論本應建基於對老年人口、預期壽命、政府財政收支等數字的推算,但部分本土派人士一句「中共殖民陰謀」、「大陸人拿香港人福利」,就將這個數學問題和福利問題(又一次)引導成族群矛盾問題。如果按此邏輯,香港一日未有自主單程證審批權,連普及醫療、普及教育都應取消,否則都會淪為大陸人「奪取」港人資源的漏洞。「後真相政治」令公共事務的理性辯論、利弊計算,變成情緒發洩,變成不同派別之間互相抹黑、嘲諷、鬥嘴。

網媒「太方便」 信息淪片面

《經濟學人》分析「後真相政治」出現的社會原因包括普羅大眾對建制的不滿:政府、專家長期以來的「語言偽術」和spinning(指透過公關手段扭轉輿論的「政治化妝」)伎倆最終犧牲了自己的信譽。互聯網的資訊傳播模式也是「後真相政治」滋長的土壤。

傳媒學有名句曰:「媒介即是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意思是我們接收資訊的媒介本身會不知不覺間影響我們對外界的認知和思維的方式。例如社會學家布赫迪厄的《論電視》一書,批評電視這種媒介看似促進了公眾的溝通,但事實卻可能扭曲、限制了溝通。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上電視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為了曝光,讓大眾看見,而不純粹是辯論理據及交流意見。布赫迪厄甚至認為電視只是一個「自戀式展現自我的場所」,讓大家知道你的存在,而展示的目的掩蓋了促進溝通的功能。

情緒走極端 無助建共識

如果電視是個展現自我的場所,社交網站更是如此。我們在網上討論時事,like及share新聞、評論、換頭像,一方面固然為了表達想法,另一方面同時在塑造自己的公眾形象。再加上動態消息(news feed)不停更新,我們在每條消息「停留」的時間愈來愈短,大家都成為「標題黨」,根本沒有花時間仔細鑽研每個議題的細節內容。

互聯網「多點對多點」的傳播方式令人人都可以是意見領袖。我們評論、留言太方便,很多時未深思熟慮就決定自己的立場。而人一旦公開了個人立場就多會維護既定看法,加上討論時衝口而出的氣話,令大家更難妥協。結果網上公開的即時討論只會令大家立場更堅定、更極端,因為已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輸贏的問題。

講到底我們寫個人狀態(status)的時候,可能根本沒有仔細想過自己是純粹抒發情感還是打算認真討論時事。

也許社交網站的原意,根本不是為了深入公共討論而設。當年網上出現諷刺時弊的改圖、惡搞,或只為引起政治冷感的新一代關注。但因為「媒介即是信息」,最後令網上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增加點擊率,標題要更譁眾取寵,內容要更簡短多圖。我們對公共事務的思考逐漸變得更即時、更情緒主導。要避免「後真相政治」的影響,我們都要小心這些不經意的心理反應。

文: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陳應聰老師

■ 關鍵字

後真相政治

族群矛盾

社交網絡

心理反應

傳媒

政治立場

(通識網:www.liberalstudies.hk)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圖片題:聯繫時事  緊扣概念
【明報專訊】淇老師: 回望歷屆通識文憑試試題,同學不難發現題型及資料多樣化,當中漫畫、圖片題十分常見。漫畫及圖片資料較文字資料抽像,同學需要...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烏坎土地維權事件 •學習單元: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 詳情
倫敦大笨鐘掌時間
【明報專訊】位於國會大樓旁邊的Big Ben(大笨鐘),是英國倫敦最著名地標之一。考考你,Big Ben原本指的是哪部分? A. 鐘樓... 詳情
景點逐個捉:大笨鐘聲  響遍倫敦
【明報專訊】雖然在倫敦一般說起Big Ben也會明白是泛指鐘樓、時鐘及鐘聲的綜合,但嚴格說來,Big Ben最初是指鐘樓內的鈴鐘。鐘樓現在的... 詳情
【明報專訊】■小遊戲: 1. 國會大樓 2. 2 3. 是 4. 西敏寺鐘聲 5. 人工上鏈 6. 1,...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