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環伺左右逢源 恐怖主義埋隱憂
前蘇聯解體後獨立的5個國家—— 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構成狹義上的中亞地區。這中亞五國周邊軍事強國林立,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和土耳其,加上在全球各地皆有插一腳的美國,反映該區是地緣戰略的兵家必爭之地。面對列強拉攏,區內國家傾向採取左右逢源或中立的外交政策,部分國家相對穩定,但正面對新世代恐怖主義的威脅。
前蘇聯倒台後,中亞各國在外交上有更多選擇,例如與美國可以有所合作—— 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甚至一度有美軍基地,以協助華府的阿富汗戰爭。莫斯科對中亞5國的影響力雖然消減,但依然不容忽視,舉例說,儘管各國皆有嘗試推動本土語言,可是俄語始終是區內精英最常使用的共通語。
政治真空恐令激進派冒起
對於中國而言,中亞早已進入其戰略布局—1990年代,中俄推動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烏茲別克2001年加入),在習近平時代開始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中,中亞各國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不過中亞各國在宗教和種族上與維吾爾人關係較密切,北京憂慮其成為疆獨基地,像吉爾吉斯中國大使館本周爆炸案便懷疑是疆獨組織所為。不過,中亞各國的龐大穆斯林人口同時成為另一股勢力—— 激進伊斯蘭武裝分子的覬覦對象,只是區內政府的鐵腕統治暫時控制住局勢,但區內人口最多兼與阿富汗接壤的烏茲別克與面積最大的哈薩克皆是獨立後一直由同一強人當政,有相近的繼任懸疑因素,一旦國內政治真空未能順利填補而陷入亂局,引來激進伊斯蘭勢力冒起,將有蔓延整個中亞地區之虞,這也是列強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