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實踐﹕中一級辯論比賽
【明報專訊】學校的中一級同學正學習「今日香港」課題,通識周籌備老師特別與學校辯論隊合作,將辯題定為「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利多於弊」,令學生在課堂外對「中港矛盾」、「人才輸入」等問題有延伸討論。
◆師生分享
記:你們如何準備這次辯論?
盧:我負責找外國的不同例子,如我們在比賽中舉出以色列和新加坡的人才輸入例子,以論證出香港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也可以像外國一樣,達到提升經濟的效果。而且我們在準備的過程中也代入反方的立場思考他們的論點,以準備如何反駁,如預料他們會說香港輸入內地人才會導致本地失業率上升、激發中港矛盾等。
記:準備辯論比賽時遇上什麼困難呢?
李:對我們來說,題目有一定難度。因為這個題目的資料非常多,而且散亂,整理時極困難。
張:我認為辯題十分深,加上我不太了解「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鄧:在準備過程中不難發現不少同學混淆了「人才」這個概念。究竟當中講的是普通勞工還是專才呢?兩者其實是不同的。所以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像反方一樣,挑戰他們的論點,慢慢給他們提示可以如何反駁。
記:辯論比賽和通識有什麼關聯?
盧:我覺得單靠課堂學習通識科的知識其實是頗沉悶的。在準備辯論比賽時,我釐清了不同概念、相關議題的知識;加上辯論考驗即時反應,如我們要即時在比賽中反駁對方提出的論點。
鄧:辯論和通識其實有頗密切的關係。通識科最忌答題時只有空談,沒有相關的資料和例子支持;辯論也一樣,提出論點也必須有論據支撐。透過辯論,學生可從中學到答題的框架。加上他們正在學習「今日香港」的課題,所以我們特意選擇這個題目,讓他們作課堂學習的延伸,測試一下同學在課堂中得到知識後,能否在辯論比賽中運用出來。
■規劃署講座×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
學校邀請規劃署的城市規劃師劉偉雄向學生講解什麼是城市規劃、政府在規劃的過程中有哪些要素如住屋用地、人口問題等需要考慮。(圖3)
講座要點:城市規劃的3個要素
(1)規則 (2)規管 (3)策劃
城市規劃的目的
透過有效的土地運用,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城市規劃也可依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發展過程中同時滿足住屋、工商業、康樂、自然保育、文物保護等各方面的需求。
˙規劃署展板及展覽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