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實踐﹕跳出書本學通識
【明報專訊】通識科講求融會貫通,除書本知識外,實踐所學所想也非常重要。不少學生或遇上以下難題——通識科堂上學到一大堆概念、議題後,卻不懂如何運用。聖公會梁季z中學的教師希望透過舉辦通識周活動,讓學生寓遊戲於學習,將知識連結生活不同範疇。
◆知識增益
1. 新市鎮發展計劃
(New Town Development Programme)
根據香港政府新聞處出版的《香港便覽》,新市鎮發展計劃自1973年展開以來,香港現時有9個新市鎮。計劃最初期發展的是荃灣、沙田和屯門,為當時420萬人口中約180萬人提供居所。其後,第二代發展的新市鎮為大埔、粉嶺、上水及元朗,於70年代末開始動工。第三代發展將軍澳、天水圍和東涌,工程於80及90年代展開。9個新市鎮的整體人口約343萬,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360萬。這9個新市鎮內都有公營和私營房屋,並設有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亦有完善的對外連接交通網,全部有鐵路通往市區。發展新市鎮的基本概念是盡可能提供均衡和設備齊全的社區,亦會考慮可持續發展。
2.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Admission Scheme for Mainland Talents and Professionals)
根據入境處資料,「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於2003年7月15日推出,以取代「輸入優秀人才計劃」和「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劃」。計劃不限行業亦不設限額,人才必須擁有本港缺乏或渴求的專業技能或知識,如商界和金融界的專才外,亦適用於藝術、文化、體育以至飲食界的人才。計劃目的為提高香港在國際的競爭力,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截至2015年9月底,共有8.1萬名內地人才透過此計劃獲准來港工作。
■攤位遊戲
在通識周的第一及第二日校內操場擺放攤位,讓同學在午飯時段參加。部分遊戲由同學設計,也有部分遊戲由社福機構構思。
攤位的相關單元:今日香港
˙遊戲1﹕估涼果
玩法:負責攤位的同學從袋中抽出涼果予參與的同學試食,猜猜是哪一種涼果
目的:上一代小吃選擇較少,不少人都喜歡吃涼果。希望藉此讓新一代了解以往的特色小吃,並認識老香港的飲食文化
˙遊戲2﹕拼出個美食
玩法:將本地特色小食如奶茶、菠蘿包等的圖片變成拼圖,考同學眼力拼回原狀
目的:增加同學對香港地道飲食文化、小食的認識
相關課題:公共衛生
˙遊戲3﹕認識傳染病
玩法:配對相關傳染病及其主要爆發的地區
目的:加深同學對傳染病的了解。負責攤位的同學指出,遊戲過程反映部分同學對公共衛生的意識及認知不足,如有同學誤以為糖尿病是傳染病;更有同學以為伊波拉病毒在埃及等地爆發。學校也邀請社福機構香港路德會擺放展板和攤位,讓同學了解毒品的禍害
相關課題:能源科技與環境
˙遊戲4﹕認識回收 保護環境
玩法:用iPad玩環境局製作的「大撠迭v回收遊戲
目的:加深同學對回收的認知。負責攤位的同學發現有部分物料被參與同學錯誤配對,如以為電燈泡屬於玻璃等
文:袁志敏
圖:袁志敏、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