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友記閒時最愛在公園坐坐,原來坐一坐可激發「小宇宙」,想出創意念頭改善社區。78歲的退休船務營業員劉秉賢憶述某年炎夏,他欲到商場歎冷氣,才發現座椅減少,到公園乘涼,「太陽又曬到正」,進退失據之際,他發現附近有一間公共圖書館。本以為找到地方度過下午,原來圖書館也人頭湧湧,閱報區坐滿人。 不輕易「收貨」 爭得兩字體放大器 劉此時心生疑問:為何圖書館有兒童專區,卻沒有長者專區?他於是把念頭帶回關注組,一班長者亦實地視察哪些設施需要改善,如桌子太矮輪椅未能使用,梳化沒扶手長者坐下後難起身等,統統被列進「改善名單」。關注組經區議員協助與圖書館長商討改善,約5個月後,圖書館終同意劃出長者專區,在館內陽光充足處設長者優先座,又設長者健康書籍書架,並增設字體放大器。「成萬銀一部謘I」劉眉飛色舞說。 但長者們沒立即「收貨」,續向圖書館爭取多一部放大器,以免「排長龍」,初時館方指要觀望使用率,至長者專區開放時,發現「成功爭取」兩部放大器。劉說爭取到屬於長者自己的權益,「有份滿足感,好開心」。 協助關注組的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督導主任柯明蕙說,本港長者友善設施側重交通配套,忽略長者對圖書館及博物館等的文化需要,由社區建造平台讓長者參與,可促進社區發展,亦給予長者機會回饋社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