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港青日均「轆手機」兩個半小時
【明報專訊】集通話、娛樂、遊戲、上網、拍攝、接收時事資訊乃至學習等功能於一身的智能手機普及,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無論吃飯、搭車或入睡前,「轆手機」成為不少人的指定動作。2015年7月,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以問卷形式進行「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調查1443個中學畢業學生,年齡介乎17至20歲者佔96.8%。結果顯示,受訪者每天平均花2.5小時使用手機上網閱讀、娛樂、工作,交談等。
其中,調查列出最常見的社交媒體習慣,要求受訪者從1(從不使用)到10(每日或一日多次使用)回應使用情况,結果如附表:(見表)
■相關概念
生活方式(lifestyle)
從眾(conformity)
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
自制能力(self-control)
多層思考
1. 根據資料,英國的調查顯示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造成什麼影響?
2. 香港青少年的溝通模式趨向社交媒體化,上述資料如何支持這點?這可能為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智能電話與生活」:link.mingpao.com/22921.htm
2. 馬偉傑、伍淑冰、周展樑及許明朗,《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2015》,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網絡傳播研究中心,2015.08.26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1214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