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袁梅芳表示,有學生訪談老戰士後,決心要傳承滇緬戰役此歷史。圖為學生首次與老戰士王忠詩談此戰役。(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
 
與老戰士相遇,有學生自覺要傳承歷史真相,亦有學生用「忘年之交」形容與老戰士的關係。圖為學生與老戰士曾子傑喝早茶。(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遊文樂字﹕南北半球的交界
潮看中化﹕婚戀要過父母關
文化解碼﹕作為教育一環的婚姻
閱讀白話﹕梁遇春〈第二度的青春〉
閱讀白話﹕實戰篇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教師作家﹕訪可敬老戰士 建可貴「忘年交」

【明報專訊】袁:袁梅芳老師

呂:呂牧昀同學

因何觸發師生一起探究「滇緬戰役」?

袁:中史科一向有專題研習、校本評核課業,如十多年前與學生研究北區的村校,讓學生認識課本以外的歷史。2011年農曆新年,看了《發現少校》紀錄片,內容有關二戰時被湮沒的滇緬戰役。在大學時從沒學過這段歷史,覺得那些老戰士為國犧牲了許多,而且這段歷史很重要,不應被湮沒。那些老戰士都已達90高齡或以上,要與時間競賽,所以決定中四的校本評核與學生一同研究這課題。先後有兩屆中四學生參與,還有初中學生自願參加。原本沒有出書的計劃,後來訪談老戰士胡建中,胡伯的孫兒也坐在一旁細聽,之後收到胡伯兒子的電郵,說「十分多謝你們,爸爸從未試過這麼開心」,加上有同學訪問老戰士後提議出書,遂與出版社聯絡,最後成功出版。

師生怎樣分工?

袁:書中歷史篇主要由呂牧昀和兩名同學負責,先訂出框架,再蒐集資料、整理,然後由呂牧昀執筆。呂牧昀很重要,寫歷史要冷靜、客觀,而他文筆樸實,有寫歷史的質素,有他參與,才有信心出書。此部分我只稍稍補充資料。至於口述歷史部分,因呂牧昀要準備文憑試,沒有參與撰文,由我和其他學生負責。

過程中有何難處?

袁:整個計劃由2011年持續至2014年,需要多批學生參與才能完成。兩屆中四學生四出訪問老戰士,為減輕支出,上學年特意申請交通津貼,誰知批出後才發現只供初中生,促成中二、中三的學生參與。

呂:初接觸時,部分同學不知「滇」是雲南省的簡稱。我自小移居內地,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處理歷史篇時,需要看許多資料,又要核實,很花時間。例如,這場戰役關乎蔣介石的決策,要看很多很多書才找到相關資料。我也曾採訪老戰士,部分人的普通話有方言口音,很難聽清楚。加上內容涉及地理、歷史等,要有一定基礎才明白。曾有同學不熟地理,將普通話說的延安聽成野岸。

出書有何感想?

袁:有老戰士說過,「國民黨說我們曾被俘,不承認我們,共產黨又不承認我們,只有你們老師和學生承認我們」,我為此哭了幾次,覺得他們為國付出卻換來這種對待,是民族的悲哀。與學生採訪老戰士,記下他們的功績與犧牲,能讓他們釋懷,而且讓老戰士和學生相遇,能讓學生傳承歷史真相,有學生用「忘年之交」形容他們和老戰士的關係。出書前一直都很擔心,擔心不順利,擔心能否趕及交到受訪的老戰士手上,因為受訪的13位老戰士中,有兩人已離世。

呂:以前對抗日戰爭了解不多,現在會留心歷史的細節,關心國共兩黨和兩岸對抗日戰爭的態度、立場,更自覺有責任傳承滇緬戰役此段歷史。

歷史並不是過去了,它令人反思現時我們要做什麼、怎樣面對將來。

 
 
今日相關新聞
教師作家﹕師生合力 尋滇緬戰爭真相
教師作家﹕訪可敬老戰士 建可貴「忘年交」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