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屋輪候冊人數屢創新高,統計處資料顯示,出租公屋雖不斷增加,但公屋人口不升反跌,每家庭平均人口由2001年的3.4人,跌至2014年的2.7人,跌幅約兩成,同期公屋人口共跌4%;私人樓宇的單位與人口,則保持平穩升幅,平均每個單位有2.8人入住。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因入住公屋成本遠較私樓低,在極大的「分戶」誘因下,公屋單位的平均人口下降趨勢仍會持續,認為政府應增加公屋供應,以滿足輪候冊上不同市民的住屋需求。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由於每單位平均居住人數下跌,潘永祥表示,數字反映公屋供應不足較想像中嚴重,政府可能要重新評估,增加每年興建公屋單位數量,才可滿足市民需求,「市民追求改善生活質素,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顯示,公屋單位數目由2001年的62.8萬個,增至2014年的74.4萬個,升幅18.4%,但居住人口總數,由2001年的213.8萬下跌約4%,至去年的205萬(見表);私樓單位及入住人口,由2001年至2014年,分別上升了15.8%及11.6%,兩者均呈上升趨勢。 王坤:現政策未鼓勵與長者同住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說,情G反映近年小家庭趨勢急速增加,「家庭數目增加,但人口數目卻減少」,加上亦有愈來愈多公屋家庭,其下一代亦會以「分戶」形式輪候申請公屋。另外,現行公屋政策未有太積極鼓勵下一代與長者一同居住,「實際上在鼓勵家庭共融的概念並非太足夠」,加上最近10年房委會供應的公屋單位主要是小單位,大單位的數量逐漸減少,亦令公屋人口增長遠較公屋單位慢。 鄔滿海:子女遷出 兩老變「寬敞戶」 長策會成員鄔滿海表示,數字反映公屋單位向小家庭趨勢發展,公屋單位住戶平均人數現時為2.7,較10年前的3.4人有明顯跌幅,當中公屋小家庭及寬敞戶愈來愈多,兩代或三代同堂愈來愈少,「仔女長大後,就算未結婚都搬出去,留下兩老居住」,令部分公屋住戶因此變成「寬敞戶」。他說,政策將60至69歲長者寬敞戶列為非優先處理,房委會只能先處理非長者住戶一類,政府長遠可考慮在現有公共屋h範圍下,探討是否有合適地皮興建單幢樓,以小單位為主,以原h安置部分寬敞戶,減低居民要跨區遷移的問題,亦可善用現有公屋資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