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大倡議採用新治療方法減低中風復發率。中大研究50名因腦血管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度逾70%的中風病人,發現採用雙抗凝血藥,以及嚴格控制血糖、低密度膽固醇,再加上戒煙,能將首年中風復發率由23%降至14%。
採雙抗凝血藥 配合戒口戒煙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學副教授梁慧康稱,數據顯示有逾20%病人在中風後首年復發,反映沿用的一種抗凝血藥阿士匹靈效果欠理想,中大研究改善藥物治療方法,令病人毋須只依靠通波仔打通收窄的血管。
中大在2006至2013年揀選50名高程度(逾70%)腦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的中風患者作研究,病人平均63歲。新療法採用雙抗血小板凝結藥物,包括阿士匹靈及氯吡格雷硫(Clopidogrel),病人服藥一個月,同時戒煙,並嚴格控制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及血糖等。治療為期12個月,研究作兩次治療前後期對比,整體來說,病人腦血管粥樣硬化收窄由79%降至63%。24名(49%)病人的腦血管狹窄程度降低超過10%;21名(43%)病人病情無再加重;而糖尿病患者的腦血管狹窄好轉較明顯,糖化血紅素控制在6.0%,較一般要求更好。
血管收窄79%變63%
梁慧康指出,中風病人腦血管粥樣硬化及破裂後會出現潰瘍斑塊,吸引血小板黏在一起。中大採用雙抗凝血藥治療法,主要是防止血小板黏在一起而增加血凝風險。除了服藥,他指病人也要嚴格控制血糖和控制膽固醇,包括飲食要節制,「不要吃完午飯兩小時再吃一碟乾炒牛河」。他說新療法有成效,令收窄了的腦血管可再擴張,減低中風再復發風險。